第201章 夜空下的八十架幻影(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剩下的战士们坚守阵地。他们利用陷阱和伪装,成功地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其中有一次,敌人竟然出动了一辆坦克来助阵。但李云龙却毫不畏惧,他指挥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引导坦克驶入了事先布置好的陷阱之中。随着一声巨响,坦克被炸得四分五裂,敌人的进攻节奏也因此被打乱。

    就这样,在赵刚和李云龙的带领下,独立团不仅成功地坚守住了阵地,还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故事在后来成为了传奇,被后人传颂不衰。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创意与勇气的决定——行动起来!

    在蔚蓝的天幕下,谷寿夫率领着一群威严的军官,踏入了炮兵校准用的斑斓热气球中,宛如一群勇闯天际的探险家,缓缓升腾向未知的云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升空,而是一场对战场视野的极致征服。

    下方,那些巨兽般的大口径火炮昂首挺胸,它们的炮口仿佛能吞噬天地,射程之远,即便是山谷的回响也无法触及炮弹的最终归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炮弹的落点宛如天边的流星,难以捕捉其踪迹,唯有借助这凌空的高度,方能洞察一切。

    热气球之上,风,不再是温柔的抚触,而是狂野的舞者,带着不可预知的旋律,时而猛烈摇曳,时而轻柔拂过。站在这里,就像是站在了世界的顶端,也是危险的边缘,每一次气球的晃动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悲剧——那些因风暴而陨落的气球,连同那些勇敢的灵魂,一同化作了天空的尘埃。但身为军人,谷寿夫的心中只有燃烧的斗志与不屈的意志,他渴望亲眼见证八路军在炮火连天中颤抖的景象,那份对胜利的渴望,让他毅然决然地踏入了这片风暴之眼。

    在一旁,三十六旅团长牛岛满,一个身形挺拔如松的军人,目光如炬,他以一种近乎冷漠的语气说道:“将军,当我们以一百多门大炮对准一个微不足道的步兵排时,胜负早已注定。若步兵仍无法突破,那只能说,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话语间,他不动声色地将矛头指向了一旁的圾井德太郎,仿佛在暗示,若此战失利,责任应归于第十一旅团。毕竟,这庞大的火炮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他们的旅团。

    然而,这场看似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却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忧。炮兵阵地,那精心布置的防线,竟在八路军的火箭炮射程之内,如同一枚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这份不安,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不禁思考,一旦阵地被摧毁,这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圾井德太郎,这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官,面对八路的顽强抵抗,早已不敢再轻易夸下海口。他深知,战场之上,变数无穷。于是,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将焦点对准了自己的步兵第十三联队:“将军,我的联队长,他已立下誓言,将亲自率领勇士们冲锋陷阵,以家族的荣耀起誓,他将与阵地共存亡,绝不生还。”这番话,既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也是对自身责任的巧妙规避。毕竟,一位连指挥官都已捐躯沙场的联队,又怎能苛责其未能完成任务呢?

    在这片被战火染红的天空下,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属于自己的算盘,他们或是为了荣誉而战,或是为了生存而战,但无论如何,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注定将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与牺牲的较量。 在那昏黄而略显压抑的作战室内,谷寿夫的目光如同两把锐利的剑,轻轻掠过正暗自较劲的两名下属。岁月的风霜和远离第六师团的日子,像是一层看不见的雾,模糊了他对这支铁血队伍的绝对掌控。如今的他,更像是站在岸边,遥望着一场即将失控的洪流。

    内斗,如同蛀虫般侵蚀着团队的每一寸肌理,他心知肚明这无异于自杀式的慢性失血。然而,谷寿夫却只能以一种近乎无奈的态度,选择了视而不见,心中默念:“只要别演变成公开的火并,就暂且让这股暗流继续流淌吧。”

    “报告,来自华北司令部的紧急电报!”一名军官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闷,他通过一根古老而巧妙的篮子系统,将一份沉甸甸的电报缓缓吊至作战桌旁。谷寿夫连头都未回,只是用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问道:“是多田骏那家伙派出的空军部队有动静了吗?”

    军官恭敬地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正是,多田骏司令官通报,第一波次已经起飞了八十架飞机,正朝着目标区域进发。”

    谷寿夫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对多田骏这次难得的“慷慨”感到一丝满意。在他心中,多田骏虽是个行事散漫、缺乏战略眼光的家伙,但在关键时刻的支援却也算得上给力。八十架飞机,这个数字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是第六师团自成立以来,从未享受过的豪华空中支援阵容。

    一旁的牛岛满,眼神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轰炸机如狂风骤雨般席卷敌阵,将八路军的防线化为乌有的壮观场景:“八十架轰炸机,地毯式轰炸之下,恐怕连一块完整的石头都留不下来,更不用说那些血肉之躯了。”

    圾井德太郎则是含蓄地笑了笑,心中暗自庆幸。原本以为能有二三十架飞机助阵已是奢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