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茶炉映狗熊影(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智之敏锐,不过受制于信息的局限。楚云飞思维敏捷,瞬间领悟了陈浩话中的深意,甚至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陈浩点头确认:“正是如此。九一八,一纸不抵抗令,东四省轻易易主,日本的军备扩张再次获得丰厚的回报。到了三十七年,随着对东四省的消化,他们再次磨刀霍霍,七七事变或许偶然,但侵略扩张的必然性,早已深植于他们那支为战而生的军队之中。”

    谈及此,陈浩不禁怒上心头,对那些轻率决策、致国家于危难之境的“智者”痛心疾首,言语间满是愤慨与无奈。 \"龙腾虎跃之父,却育犬子一枚,真乃世事难料!张大帅,昔日一介草莽,摇身化作坐拥三十万雄兵、割据称雄的军阀巨擘,胆识、才干、机缘,皆是世间罕有。奈何造化弄人,其子非但未能承继父业,反将三十万铁骑拱手让于敌手,未放一矢,便匆匆遁逃,令人扼腕叹息。

    战也罢,败也罢,至少该留点痕迹!即便是拼死一搏,将那些工厂机械化为灰烬,也不至让东四省完璧归日寇,成为其日后侵略的坚实后盾。此等行径,实乃奇耻大辱,足以令其名永载耻辱史册,遭后世唾骂不绝。

    楚云飞对于陈浩的愤慨初感意外,细思之下却也共鸣不已:'张公子徒有其表,若为逍遥少爷尚算相宜,统率三十万大军,实属暴殄天物,东北军之不幸也。'而今,张少帅沦为阶下囚,随他归来的残部更是命运多舛,如同弃子,四散为炮灰,昔日辉煌荡然无存。

    赵刚在陈浩的话语间徘徊,心中疑云密布,不禁发问:'若假设日本未曾踏入我国土,一切是否会截然不同?'陈浩闻言,断然答道:'绝无可能。'

    '何出此言?'赵刚满心不解,'战前日本经济稳健,未见颓势,何须铤而走险?'陈浩以民国军阀纷争为鉴,阐述其理:军阀们聚敛钱财,少有用于民生与教育,多倾注于军备扩充,循环往复,欲望膨胀。试想,掌控一省,年入五千万,若以此全数铸剑,击溃二敌,版图倍增,则年入可达亿五千万,此乃扩张之诱惑,难以抗拒也。\"将搜罗的资金化作军备,持续驱动着对邻境军阀的征伐,这是一场疆域版图的雪球效应,越滚越壮阔,直至巅峰,独霸一方,雄踞全国军阀之首。

    试问,与这直接通过疆场厮杀,侵占他人领地以快速累积财富之道相比,循序渐进地发展经济,其增速岂能同日而语?答案不言而喻,显然是后者难以望其项背。

    更甚者,如此循环往复的征战模式,宛若铸就了一副沉重的思维枷锁,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宛如沉迷鸦片,欲罢不能。这不正是日本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孤注一掷,踏上侵略征途,以国运为赌注,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所在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