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师长跨界成“火器匠人”(2/3)
至于晋绥军欲图仿制之事,八路军早已洞若观火。那位自美利坚归来的武器大师苏玉芝曾断言,AK系列尚可仿制一二,但这火箭筒所蕴含的技术精髓,即便是世界顶尖的兵工厂,亦难轻易触及。仿制之梦,不过是镜花水月,徒增笑柄罢了。
刘师长适时发问,带着几分试探:“陈司令,若我团装备此等利器,辅以迫击炮之威,攻取李家坡,胜算几何?”
陈长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若配合得当,胜券在握。”然而,他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反而更加浓郁。特别是那些八路手中的名贵手表,其来源之谜,如同迷雾中的幽灵,挥之不去。
“八路的手表,莫非也是日军运输队的‘馈赠’?这日军,倒是慷慨得让人生疑。”他心中暗忖,对这场交易背后的复杂局势,又多了几分警惕与深思。 为何屡屡与八路军的防线不期而遇?陈长杰的心底明镜高悬,知晓此间盘问不过是徒劳无功,真相岂能轻易吐露?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密令麾下,悄然织就一张情报搜集的细密网络。
在独立团的心脏地带,一处指挥所内,一盏昏黄马灯如古老灯塔,温柔地拥抱了整个空间。三人影绰,围坐于斑驳的方桌旁,故事悄然上演。
赵刚得知陈浩已成功“驯服”苏玉芝,胸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长长的吐纳间,仿佛连空气都轻松了几分。然而,自与楚云飞别后,整个黄昏他都在脑海中翻涌此事,却如同迷失于迷雾森林,难以觅得清晰路径。
思绪回溯至白昼,赵刚眉头紧锁,心中又起波澜:“你究竟如何撬动了那位女子的心门?她,与楚家渊源深厚,情同手足,怎会轻易倒戈?”
亲情与初识的陌生,天平两端,谁轻谁重?即便是最坚定的信徒,亦难言绝对忠诚,更遑论人性本就复杂多变。赵刚的忧虑,如同暗夜中的细流,悄然蔓延。
陈浩悠然递烟于李云龙,自己也点燃一根,烟雾缭绕间,他轻声道:“她非我池中物,何来掌控之谈?更何况,往昔她对我针锋相对,我也未曾给予温柔以待。”
此言一出,赵刚心中寒意四起,原本构建的乐观图景瞬间崩塌。他本以为苏玉芝愿随陈浩入驻独立团,共谋军事,二人应是默契搭档,未料竟是冤家路窄。
“如何是好……如何修补这裂痕?”赵刚急步如飞,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转圈,仿佛急于挣脱无形的牢笼。
李云龙见状,眉宇间闪过一丝不耐:“赵政委,能否给咱这小屋留口气?要转,外面天大地大,随你驰骋。”
陈浩却淡然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无需多虑,若我真遭不测,不过是日军多一靶心而已。他们若敢来犯,只怕是自讨苦吃。”
提及日军,陈浩的话语中透出一股不容小觑的自信。连那拥有尖端科技的神秘力量都束手无策,区区日军,又能奈他何?倒是八路这边,对可能的暴露忧心忡忡,却不知陈浩的心中,早已布下了另一盘棋局。 在日军持续加码的封锁策略下,陈浩向根据地运送武器的征途愈发荆棘满布。常理推断,此路确为险途,但陈浩,这位非凡之士,岂能被常规所限!
即便日军将道路封锁之网织得再密十倍,陈浩的军火通道依旧畅通无阻,他的生意,如常运转,风雨无阻。对此,陈浩淡然处之,甚至为了低调行事,应八路军之请,对自己的身份保持了高度的神秘感。在他看来,个人安危与情报保密相比,似乎并不那么紧要,这份超脱,让一旁的赵刚既无奈又敬佩。
赵刚对陈浩的这份随性颇感无力,毕竟,他们还聘请了武器专家苏玉芝作为智囊,而八路军的纪律,对她这位外聘顾问来说,并无硬性约束。陈浩见状,轻言宽慰了几句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了热血沸腾的李云龙,好奇地问道:
“楚云飞不屑空谈战略,你既爽快应承,莫非心中早已盘算着一场实战?”
“正是!这念头,我已琢磨多日。”李云龙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随即铺开地图,向陈浩细述他的精妙布局。
数日之前,李云龙已派遣精兵强将潜入白家村,向那受日军扶持的维持会长“借”取两车白面与二十件古董,意图以此作为诱饵,引出幕后黑手——日寇。他的算盘打得响亮,不仅要借此机会歼灭敌人,更要顺手牵羊,拔除那令人生厌的据点。
“你瞧,我得知小鬼子在修据点时,霸占了当地大户的宅院,那里说不定还藏着些宝贝古董呢,说不定连金条银元都能顺道收刮些,到时候拿着这些钱去县城换更多好货,岂不美哉!”李云龙笑得狡黠,言谈间满是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古董的痴迷,让在场的赵刚也不禁哑然失笑,感叹其为换取装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脸色阴沉,老李的质问掷地有声:“老李,上次未经许可调动兵力的教训,你真给忘到九霄云外了?”
一支精锐营突袭万家镇,力克伪军骑兵营,荣耀归来,却见战利品大半落入旅长之手,犹如黄粱一梦。
时日未远,李云龙怎会忘怀?他愤然掷笔,捶桌而叹:“我何尝不想良策?独立团守着指挥部,请示旅长、师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