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机动大队的无奈挫败与新二团的援助奇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装备的类似战防炮的武器数量之多,简直超乎想象。要知道,即便是装备相对精良的中央军,一个师也不过拥有寥寥几门战防炮。面对日军的坦克,他们往往只能采取抱着集束手榴弹同归于尽的悲壮方式。而这种做法,无疑会让紧随坦克之后的步兵付出惨痛的代价。

    日军的坦克,在战场上向来是所向披靡的存在,无坚不摧。然而今日,仅仅是一次进攻,一个战车中队就……这样的局面,实在是前所未有。 在那片辽阔的华北战场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观上演了——整整十二辆威风凛凛的战车,竟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成了战史上的一个惊叹号。

    此刻,两支步兵中队犹如锋利的匕首,在钢铁巨兽——坦克的坚盾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穿透了八路军的防线,将其巧妙地切割开来。然而,这场看似精妙的布局却因战车中队的全军覆没而黯淡无光,仿佛失去了灵魂的勇士,机动大队的突击力量瞬间瓦解,得失之间,天平悄然倾斜。

    细细盘算,这场战役的账本上,亏损的墨迹愈发浓重。唯有寄希望于将分割的八路军逐一蚕食,方能勉强挽回一丝颜面。但眺望侧翼,八路军如潮水般的攻势,让这微弱的希望也显得遥不可及。

    另一边,八路军的炮火如火山喷发,大口径炮弹带着毁灭性的力量,不断在步兵中队的头顶炸响,将那些缺乏有效防护的士兵推入了死亡的深渊。步兵们的火力同样不容小觑,轻重机枪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尤其是那些步兵手中的“吐火兽”——机关枪,更是将皇军的火力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高崎秀雄的双眼圆睁,仿佛能吞下整个鸡蛋,一脸愕然:“难以置信!山本一木那百余人的特战队已让我们大出血,而今八路军竟能为三百勇士全员配备冲锋枪,他们何时变得如此富庶,难道比我们大日本皇军还要阔绰?”

    冲锋枪,对于日军而言,并非造不出来,而是供不起。即便是制造经济实惠的三八大盖,也需精打细算,将口径缩减至六点五毫米,只为节省那每一寸珍贵的材料。日军的节俭,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冲锋枪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奢侈的代名词,弹如雨下的代价,令他们望而却步。

    “十发子弹,一个敌人;冲锋枪下,百发难抵一卒。”这曾是日军引以为傲的战术信条。而昔日的八路军,如同乞丐般贫瘠,枪弹匮乏,只能以冷兵器与皇军短兵相接。如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高崎秀雄与武田中佐都难以置信,仿佛亲眼目睹了奇迹的发生。

    武田中佐眉头紧锁,试图在迷雾中寻找答案:“或许,这是八路军为重炮部队量身定制的精锐之师。正如我们第一军的山本一木大佐,不也倾尽心力,打造出了一支百人特战队吗?” 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使命吗?”唯有如此诠释,方能驱散他心中的恐惧阴霾。

    假若八路军的装备皆如此精良,大日本帝国的勇士们又何来战场上的风光?

    还是趁早携壶遁去,乘舟归隐那遥远的岛国故乡吧。

    高崎秀雄微闭双眸,缓缓扫视着两处战场的局势,击碎了下属编织的美梦泡沫:“不,我无法洞悉其中的奥秘,但我信赖我亲眼所见。与我们交战的八路军,其轻重火力的配备丝毫不逊色于皇军。他们之中,每五人便有一人持有冲锋枪。

    在火力的猛烈程度上,已然超越了手持三八式步枪的大日本皇军。

    这绝非偶然,我们不能存有任何侥幸的念头。应迅速通知其他作战部队,务必仔细观察,或许其他的八路军部队,也已配备了类似的武器。”

    一盆冰凉刺骨的水猛地倾泻而下,将武田中佐从头淋到脚,即便不是严冬时节,他也忍不住浑身颤抖,仿佛置身于凛冽的寒风之中。

    难道事实真是如此无解?面对装备更胜一筹的敌军,昔日轻松碾压对手的日子已成遥远的绝响,今后的征途注定布满荆棘,挑战重重。

    就在这时,一个不祥的讯息如阴云般笼罩而来。

    “报告长官,我方中队已濒临极限,中队长恳请即刻派遣援军!”

    这请求太过急切,连电话线的铺设都等不及,是通讯兵气喘吁吁、不顾一切地奔回传达的。没有丝毫的遮掩,只求生存的渴望赤裸裸地展露无遗。

    高崎秀雄立于高地,前线战况尽收眼底。

    八路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优势,如同破晓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冲破了防线。

    而大日本帝国的勇士们,手持三八大盖,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渴望遵循东亚战场的古老法则,以武士道之魂,与敌展开一场血腥的肉搏。

    这曾是八路军惯用的战术,日军也总是欣然应战,双方在冷兵器的交锋中决定生死与胜负。

    然而,这批八路军却似乎偏离了常规。

    他们明明装备了刺刀的冲锋枪,却未选择近身搏斗,而是无情地扣动扳机,子弹如狂风暴雨般倾泻,将皇军的战士一个个击倒在地。

    原本一百八十余人的步兵中队,此刻仍在顽强抵抗的,已不足三四十人,且这最后的防线也摇摇欲坠,濒临崩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