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沉默的音乐小制作人(3/4)
然跑不动啊!”
在那次球局后,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刘大哥看到周修辰经常为了写歌而吃住在公司,心里既同情又欣赏这位小兄弟的才华和毅力。
有一天晚上,刘大哥在公司加班,路过录音室,看到周修辰又在那里熬夜。他轻轻推开门,看到周修辰蜷缩在沙发上,手里还抱着吉他,已经睡着了。
刘大哥轻轻地摇了摇头,从自己的办公室拿来了一条毛毯,盖在了周修辰的身上。他轻声说:“小兄弟,音乐重要,身体更重要啊。”
第二天,周修辰醒来,发现自己身上多了条毛毯,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是刘大哥的关心。
从那以后,刘大哥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周修辰指导和帮助。
在阿尔法唱片公司,新面孔总是能带来一些新鲜感。这次加入的是方闻杉,一个总是戴着一副圆框近视眼镜的文艺青年。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种会在咖啡馆角落里静静地读着《百年孤独》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喧嚣不闻不问。
方闻杉的加入,让公司的氛围多了一丝神秘。他总是独自一人,耳机里播放着古典音乐,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仿佛在编织着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词作。
周修辰对方闻杉的第一印象是:这家伙可能是从某个古老的图书馆穿越来的。他总是礼貌地向方闻杉打招呼,但得到的回应总是一个淡淡的点头,让周修辰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本沉默的百科全书说话。
直到有一天,周修辰在给综艺天王吴忠宪买咖啡的时候,偶然听到了宪哥和方闻杉的对话。方闻杉评价周修辰的音乐“奇奇怪怪,不是正常的音乐”,这可让周修辰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对方闻杉的印象瞬间从“神秘”变成了“古怪”。
宪哥在和周修辰的谈话中也提到了方闻杉的词作:“逻辑不同,不易理解。”周修辰听了,心里默默地给对方闻杉贴上了“文学怪人”的标签。
无巧不成书,方闻杉刚好路过,听到了宪哥和周修辰的谈话。他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心里暗想:“周修辰这小子,看来是不懂中华文学之美。”
从那以后,周修辰和方闻杉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微妙。在公司的茶水间,两人偶尔目光相遇,都会不约而同地迅速移开,仿佛对方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有一次,公司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分享会,周修辰和方闻杉都被邀请上台表演。周修辰演奏了他的最新作品,一首充满现代感的电子音乐。演奏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但方闻杉却只是微微颔首,似乎在说:“还行,但不够文学。”
轮到方闻杉上台,他带来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古风歌曲,歌词充满了古典韵味,旋律则是别人的,词作优美动人。周修辰听了,虽然心里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还是有点料的。”
分享会结束后,两人在公司的走廊上不期而遇。方闻杉突然开口:“周修辰,我知道你对我的评价有些不满,但我对你的音乐也有些许欣赏。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交流一下彼此的看法。”
周修辰一愣,随即笑了:“方闻杉,我也正有此意。毕竟,音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正常或不正常。”
就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音乐人,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不正常”交流。他们发现,尽管对方的风格和自己大相径庭,但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阿尔法唱片公司,方闻杉和周修辰的关系逐渐从最初的微妙转变为深厚的友谊。方闻杉,这位独自来台北奋斗的文艺青年,他的故事和周修辰的不谋而合,两人都是怀揣着梦想,远离家乡,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周修辰对方闻杉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他经常说:“方大哥,你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台北漂流记’,独自一人,闯荡江湖。”
方闻杉听了总是微微一笑,推推眼镜,用他那文绉绉的语气回应:“周小弟,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呢?”
两人在公司的录音室里经常一待就是大半天,讨论着文学与音乐的交汇点。方闻杉对古典文学的见解总是让周修辰耳目一新,而周修辰那些天马行空的音乐想法也常常让方闻杉眼前一亮。
有一天早晨,方闻杉手里提着一袋热腾腾的早点走进录音室,看到周修辰正埋头于乐谱之中,便轻声说:“周小弟,来,尝尝我买的豆浆油条,保证比你的音乐还要有味道。”
周修辰抬起头,看到方闻杉手中的早点,眼睛一亮:“方大哥,你这是在贿赂我吗?不过,看在豆浆油条的份上,我接受你的贿赂。”
深夜时分,周修辰在录音室里加班,方闻杉也在。周修辰突然神秘兮兮地对方闻杉说:“方大哥,我今天偷偷点了炸鸡,虽然这玩意儿在台岛贵得离谱,但偶尔也要奢侈一下。”
方闻杉看着周修辰手中的炸鸡,忍不住笑出声:“周小弟,你这是在考验我的减肥计划吗?不过,既然是你请客,我就勉为其难地接受吧。”
两人一边
在那次球局后,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刘大哥看到周修辰经常为了写歌而吃住在公司,心里既同情又欣赏这位小兄弟的才华和毅力。
有一天晚上,刘大哥在公司加班,路过录音室,看到周修辰又在那里熬夜。他轻轻推开门,看到周修辰蜷缩在沙发上,手里还抱着吉他,已经睡着了。
刘大哥轻轻地摇了摇头,从自己的办公室拿来了一条毛毯,盖在了周修辰的身上。他轻声说:“小兄弟,音乐重要,身体更重要啊。”
第二天,周修辰醒来,发现自己身上多了条毛毯,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是刘大哥的关心。
从那以后,刘大哥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周修辰指导和帮助。
在阿尔法唱片公司,新面孔总是能带来一些新鲜感。这次加入的是方闻杉,一个总是戴着一副圆框近视眼镜的文艺青年。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种会在咖啡馆角落里静静地读着《百年孤独》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喧嚣不闻不问。
方闻杉的加入,让公司的氛围多了一丝神秘。他总是独自一人,耳机里播放着古典音乐,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仿佛在编织着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词作。
周修辰对方闻杉的第一印象是:这家伙可能是从某个古老的图书馆穿越来的。他总是礼貌地向方闻杉打招呼,但得到的回应总是一个淡淡的点头,让周修辰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本沉默的百科全书说话。
直到有一天,周修辰在给综艺天王吴忠宪买咖啡的时候,偶然听到了宪哥和方闻杉的对话。方闻杉评价周修辰的音乐“奇奇怪怪,不是正常的音乐”,这可让周修辰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对方闻杉的印象瞬间从“神秘”变成了“古怪”。
宪哥在和周修辰的谈话中也提到了方闻杉的词作:“逻辑不同,不易理解。”周修辰听了,心里默默地给对方闻杉贴上了“文学怪人”的标签。
无巧不成书,方闻杉刚好路过,听到了宪哥和周修辰的谈话。他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心里暗想:“周修辰这小子,看来是不懂中华文学之美。”
从那以后,周修辰和方闻杉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微妙。在公司的茶水间,两人偶尔目光相遇,都会不约而同地迅速移开,仿佛对方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有一次,公司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分享会,周修辰和方闻杉都被邀请上台表演。周修辰演奏了他的最新作品,一首充满现代感的电子音乐。演奏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但方闻杉却只是微微颔首,似乎在说:“还行,但不够文学。”
轮到方闻杉上台,他带来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古风歌曲,歌词充满了古典韵味,旋律则是别人的,词作优美动人。周修辰听了,虽然心里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还是有点料的。”
分享会结束后,两人在公司的走廊上不期而遇。方闻杉突然开口:“周修辰,我知道你对我的评价有些不满,但我对你的音乐也有些许欣赏。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交流一下彼此的看法。”
周修辰一愣,随即笑了:“方闻杉,我也正有此意。毕竟,音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正常或不正常。”
就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音乐人,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不正常”交流。他们发现,尽管对方的风格和自己大相径庭,但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阿尔法唱片公司,方闻杉和周修辰的关系逐渐从最初的微妙转变为深厚的友谊。方闻杉,这位独自来台北奋斗的文艺青年,他的故事和周修辰的不谋而合,两人都是怀揣着梦想,远离家乡,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周修辰对方闻杉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他经常说:“方大哥,你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台北漂流记’,独自一人,闯荡江湖。”
方闻杉听了总是微微一笑,推推眼镜,用他那文绉绉的语气回应:“周小弟,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呢?”
两人在公司的录音室里经常一待就是大半天,讨论着文学与音乐的交汇点。方闻杉对古典文学的见解总是让周修辰耳目一新,而周修辰那些天马行空的音乐想法也常常让方闻杉眼前一亮。
有一天早晨,方闻杉手里提着一袋热腾腾的早点走进录音室,看到周修辰正埋头于乐谱之中,便轻声说:“周小弟,来,尝尝我买的豆浆油条,保证比你的音乐还要有味道。”
周修辰抬起头,看到方闻杉手中的早点,眼睛一亮:“方大哥,你这是在贿赂我吗?不过,看在豆浆油条的份上,我接受你的贿赂。”
深夜时分,周修辰在录音室里加班,方闻杉也在。周修辰突然神秘兮兮地对方闻杉说:“方大哥,我今天偷偷点了炸鸡,虽然这玩意儿在台岛贵得离谱,但偶尔也要奢侈一下。”
方闻杉看着周修辰手中的炸鸡,忍不住笑出声:“周小弟,你这是在考验我的减肥计划吗?不过,既然是你请客,我就勉为其难地接受吧。”
两人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