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各怀心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锋利的儿子颇为上心。

    若非从韩国捡了个张良回秦,淳于越这才大感得救。

    上一个能让李斯吞声难言的还是那个结结巴巴的韩非,虽然结巴但言辞实在犀利,能三两语让李斯吃噎。

    现在则是司空马。

    “本议诸子之学。廷尉何以诽论众长,一定要决出高下?”司空马道。

    “你我一别多年,昔日同为郎官,如今又变为了同门。如何叫斯不为感叹?”李斯说话时候一直盯着司空马,好像还真在回忆过去。

    那双眼睛本就上挑,里头多少又带着锋利的刀。早年司空马就知道李斯能装,没想到他一点儿没变,连带着李贤,父子俩不分伯仲。

    司空马不理李斯。“老师说慎到、田骈、邓析等人,不可以经国定分,不可以为治纲要。”

    长久不开口的嬴政,发出了感叹。

    荀子这一句话之中首要的慎到便是法家之中势的代表。

    荀子没说商鞅和申不害,他们一个是秦国的法家,一个是韩国的法家。韩国第一个被灭,也第一个被清洗。

    荀子知道发生着的这些变化。

    他目睹自己的书简被火烧成黑炭。

    是嬴荷华跑到跟前与他说——先生之书,我已遣人存于帛书之上,当夜便会呈于父王。竹简之现,只是掩人耳目。只是可惜您多年以来亲手所刻之书,永安实无法求全,必他事以补。

    ——“生民之念,当以重系。”

    ——“公主,何意?”

    只见她兀自笑笑,不否认她的身份,在李斯之子李贤将要靠近他们的瞬间,她说,“若不让人实实在在感到权力的恐惧,他们永远也不会懂。”

    荀子震撼她为何能说出那样的话。他所知的秦国永安公主所为桩桩件件,皆以秦之统摄为先,绝对算得上是法家的得意门生。

    而今,她站在章台宫前。

    不需要更多的话,他深深的看了眼她。

    她和嬴政的身上有种出奇的相似。

    或许又和他所笃信的学说一样。

    温情脉脉的笑意之下,再有着绝对强有力的铁血手腕。

    是曰——儒皮法骨。

    荀子此言指明了慎到,并且否决了慎到对于治国的办法,显而易见的表达了他的态度。

    “何以经国治国之道?”嬴政沉声问荀子。

    荀子与从前的儒生不同,他毫不排斥法律的作用。

    “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李斯笑了笑,老师还是保持着循循善诱。

    “论法术势,当属韩非。有曰;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孝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攻战,则国何利焉?”很显然,他对于这种渐渐和睦的气氛,并不感到舒适。“斯以为,秦之富强非以仁义为之,以便从事而已。”

    从事则在说谋断之用。儒家以仁义为要,必然不会觉得这是合理。

    可秦国现今的确依靠攻伐谋策图灭六国,即将执掌天下。

    许栀接过话道:“韩非也曾说儒以文乱法。儒者,称先王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可韩非先生不能猜中人心易变,廷尉大人您难道不在舍本逐末?”

    她刹那间望向荀子。

    她感到些微的紧张,如果荀子不配合她,她这番话,看似力赞李斯,实则在重提李斯杀了韩非之说。

    别人说这个话,李斯不会有过多反应。

    但嬴荷华分明知道韩非还活着。

    她这番言论,已然表露自此势不两立的态度!

    外人觉得她和李家交情深厚。

    李家的人看韩臣碍眼,在朝臣中已经不是秘密。而嬴荷华二话不说就将教了自己多年的张少傅连带着驱逐出咸阳。

    实则,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真实的情况有多么糟糕。

    许栀深知嬴政是她最大的依仗。但权势,对荀子这样的人来说是无用的。

    因为嬴荷华的开口。殿中的气氛斗转上升了一个弧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