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派槿王去查赈灾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刚好宫女给皇上送茶,皇上直接拿起茶杯朝赵司成砸去,赵司成跪在地上不闪不避,任由皇上砸中他的额头。

    皇上正在气头上,再加上皇上也是习武之人,一个茶盏砸上去,赵司成身形晃了晃,额头瞬间流出鲜血,茶水混合着血液从赵司成的脸颊流了下来。

    皇上目光微沉,审视着赵司成,缓缓开口道:“传朕旨意,赵司成办事不利,无才无能,让难民涌入京城,造成无数百姓死伤,除去官职,压入大牢,听候发落”

    “微臣谢主隆恩”

    赵司成深深的伏在地上叩拜皇上。

    随即双手摘下官帽,放在了地上,又任由官兵脱下他的官服,只着白色的里衣。

    “皇上,微臣以为此事颇有蹊跷,不如让赵大人戴罪立功”

    傅丞相走上前,双手交握,恭敬的禀告道。

    “怎么,傅爱卿想为赵司成求情?”

    皇上打量着傅丞相,视线又在赵司成身上掠过,眼神眯了起来。

    “皇上,微臣并不是要为赵司成求情,只是微臣发现几点可疑之处,那些难民似乎有阻止有纪律,不像是一盘散沙,更何况这些难民是凭空出现的”

    “你的意思是这些难民有阻止,有人趁着难民入京造反?”

    “微臣只是猜测,并无真实证据”

    听到这话,皇上思索片刻,视线落在萧景身上。

    “萧爱卿”

    “臣在”

    萧景长身玉立的站在那里,神色恭敬。

    “难民的事就交给你调查,务必把事情调查清楚,在这期间兵马司全程配合”

    “微臣遵旨”

    萧景接下了旨意,重新站回了位置上,此时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沈初瑶的影子,他听说沈初瑶去了铺子,遇到了难民,也不知道她又没有事。

    萧景摇摇头,想要把沈初瑶驱散出脑海中,他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他只是念在和沈初瑶夫妻一场的份上,才对她多了几分关心。

    在萧景的一遍遍催眠中,沈初瑶的身影渐渐消散在他脑海中。

    此时皇上视线重新锁定在傅丞相身上,似乎要看出什么,淡淡的问道:“朕记得你和赵司成有姻亲关系”

    傅丞相眼神微闪,面色平静道:“皇上,微臣和赵大人确实有姻亲关系,微臣堂妹的女儿嫁给了赵大人,也算是拐着弯的姻亲”

    “若是皇上不提,微臣早就忘记了这曾关系,自从堂妹嫁给张家,成为张家人后,微臣和堂妹就没有来往了”

    傅丞相一方面告诉皇上,他的堂妹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人,张家的人和谁结亲,他如何能干预,另一方面也是告诉皇上,若不是皇上提起,他早就忘记这一切了。

    “是吗?”

    皇上的眼神在赵司成和傅丞相之间来回打量,也没说信或者不信,片刻后,他挥挥手。

    几个官兵瞬间把赵司成带走。

    “你们说京城的乱事该如何解决?”

    皇上坐在龙椅上,把玩着手里的珠串,幽深的目光在每一个朝臣身上掠过。

    朝堂上寂静无声,所有大臣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人敢先开口说话,就连以前经常爱溜须拍马的大臣都不敢多语,生怕殃及自身。

    “一个个都哑巴了”

    皇上用了几分力道,手上的珠串蓦然断裂,主子顺着台阶滚到了大臣跟前。

    顿时朝堂里,大气都不敢喘。

    这个珠串曾经是皇上在得道高僧面前求来的,寓意着江山稳定,可是现在珠串断裂。

    这些大臣瞬间感受到头皮炸裂。

    皇上垂眸看着断裂的珠串,眼底的怒火在熊熊燃起,须臾间归于平静。

    “皇上,这是好兆头”

    此时一位年轻俊朗的大臣站了出来,笑着对皇上说道。

    皇上声音低沉,“朕的珠子断了,如何是好兆头,你来说说,若是花言巧语,让朕不满意,朕砍了你的脑袋”

    “皇上,这串珠串的来历,我想满朝文武都知道,代表着周朝国泰民安,但是如今珠串碎了,微臣以为他代表着重新开始”

    “如今我大周朝出现了多地旱情,大量的难民出现,这些都是事实,即便珠串好好的,也不代表我大周朝并不是百姓安居乐业,也并不是国泰民安”

    “如今珠串碎掉了,反而代表我大周朝的国运从这刻开始,不破不立,先破后立,只有解决了我大周朝这些明面上的问题,周朝才会走入繁盛,所以微臣认为他是好兆头”

    皇上的目光盯着面前这个俊美的面孔,蓦然间笑出了声,脸上的怒火瞬间消失殆尽。

    “好,真是好,爱卿所言即是,不破不立,先破后立”

    皇上很是高兴,他盯着年轻的大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微臣名商序”

    “商序?”

    皇上想到了什么,“朕记得,今年的新科状元就叫商序,他文采斐然,是难得的治国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