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子弹文学,不拜无用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弹文学,用以表达自己经过时间和生活的磨砺后,终于大彻大悟的复杂心情。】

    提起文学,天幕之下的读书人倒是很感兴趣,虽然不知“子弹”为何意?

    江楠记得前两天还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呢,现在看到这个视频,心里也是好奇。

    【考公考编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

    《孔乙己》此文倒是不熟悉,可是《范进中举》和《孔雀东南飞》倒是不少人知情。

    也明白了后世人想表达的意思,经历了事情才懂得道理。

    【十六岁岁的我在地理试卷上写下“此地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十年后的我,审视着下班后疲惫的自己。一颗“子弹“正中眉心。】

    【毕业后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教师,当我说出了那句“学习是给你们自己学的,不是给我学的,才陡然明白我叫不醒他们。就像当年的老师叫不醒曾经的我们一样。

    也完美的解释了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

    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

    不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

    有一段很喜欢的话:“我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能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如放过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吧。”】

    孔子对此感触很深,作为一个育人者,这种新奇的说法迅速占领了孔子的心神。

    孔子很喜欢“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这句话。

    看着坐下自己弟子年轻的脸庞。

    孔子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的事情自己为了信念周流列国,意图唤醒礼乐崩坏的世间浑噩之人,却不为各国国王所接受。

    (人生三个阶段,承认父母很平庸,承认自己很平庸,承认子女很平庸。)

    江楠想了想,“承认自己很平庸”这句话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就先不急着反驳了。

    (我教训自己女儿的时候,她和我顶嘴的那一瞬间,感觉想哭,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把妈妈气哭的。)

    (我是看到他站着看着看我的时候,仿佛看到小时候想辩驳又无力的自己。)

    江楠倒是没有教育过亲戚家的孩子,不过自己小时候调皮爸爸妈妈倒是哄自己好好学习。

    这么多年,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记得很清楚。

    (做个刚刚好的人,平凡却不平庸,热情却不浮躁,不争抢,不迷茫,心态刚好,生活刚好,不负自己,不负生活,不负时光!)

    秦始皇此刻反复说着这段话,秦国自商君变法后一直执行的是愚民政策,让老百姓听命朝廷,无从反抗。

    愚民政策是不让老百姓开智,这与后世的“平凡却不平庸”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世之人大多经受过教育,见识过不同的知识,领略过不同的风景,明白所有,自愿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

    始皇心中羡慕无比,对这样的社会,始皇也想追求,可如今的大秦经不起这样的改变。

    贸然改革,只会给秦国带来不可预测的危机。

    心有野望的人虽然不是很喜欢这句话,可是人生不能一帆风顺,这些话语在自己失意的时候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至于百姓则是看得开,吃饱穿暖、多子多福,就是幸福。

    【中国人从不拜无用之神】

    此话一出,倒是引得各个朝代的人议论纷纷。

    “怎么可以说神无用呢?”

    “不能冒犯神佛的。”

    “拜神还讲究这些?”

    “什么神是有用的,后世之人倒是给个建议啊”

    【中国人从不肯赋予神凌驾于认知上的绝对权威。】

    这话连皇帝都坐不住了,封建社会宣传单就是皇帝是天授神权,皇帝就是天子,高高在上的神岂能是人赋予的,这样是有些挑战君王的权威了。

    【中国神话的出发点是中国是人呐,而非神。

    人和神不是对立关系,神是来帮助和解救人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此话也只是说说。

    且不说皇帝自称天子,乃是上天的儿子,天下正统。

    就说神话故事中的妖魔鬼怪、神仙精灵,大多数人都是深信不疑的。

    下去几天开坛,乞求河神,之类的更是司空见惯。

    人对神的信仰,一则心有信仰以求安心,二则是有事相求,希望达成所愿。

    大多都是逃不过这般目的。

    (能满足我的要求就是神,不能满足就是迷信。)

    古人不大理解后世之人对神的态度,不过这心思是不是太直接、太功利了点。

    (玉皇大帝也是在人间轮回经历几千世才位列仙班的。)

    (中国神话故事里面说了,人类是神族的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