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诸葛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个人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让他的上司、同僚、下属、百姓、政敌、对手、当世人、后世人都发自内心的赞美。

    当然阴谋论者可以尽情找出其他人赞美他的不同目的。

    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宣扬忠诚,文人为了被之遇向往三顾,百姓祈愿清官明主创作神话,敌人为了衬托自己宣扬对手的强大。

    但是当这些巧合又以最不巧合的方式,统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破碎的拼图,依旧能拼出这位只手遮天的千古奇才。

    从成都到西安高铁不到4小时,丞相却走了一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了报答先主三顾茅庐之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谓风骨,扶大厦于将倾是谓英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秦始皇看着此人的生平,对于匡扶汉室有些不喜,不过也是很欣赏此人的忠诚。

    汉朝的皇帝,不管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等帝王,对此人匡扶汉室都很是欣慰,就是这个只手遮天看着有那么一点点不开心,不过也无伤大雅。

    三国之后,很是赞同对诸葛亮的夸赞,武侯名副其实啊。

    唐代李白: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唐代杜甫称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代李商隐称赞: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宋代陆游称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代王安石称赞: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宋代范仲淹称赞: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还有很多称赞的诗句,无一不是对诸葛亮的认同。

    三国时期,蜀汉大营为军师得后人欢喜高兴,至于天幕中提示的失败,之前已经得知了,倒也没有沮丧,又不是没有机会重新改变。

    倒是诸葛亮觉得受宠若惊,对于后世之人的喜爱,觉得有些受之有愧,何德何能。

    (一个人到底要多聪明,才会把它的姓,变成只要姓这个姓,都会认为他很聪明。)

    (丞相仅凭一己之力让诸葛这个姓氏听起来就很聪明。)

    (就这么说吧,一个人就算叫诸葛大傻或者诸葛傻蛋,我都觉得他大智如愚)

    各朝各代诸葛姓氏的人倒是以此为荣,不过就是这两个举例的名字实在不好听,小名也就算了,怎么大名也敢这么喊啊,太给诸葛家丢面子了,得改一下。

    (一个人司马弱智,我也会想着防他一手。)

    (姓诸葛的都聪明,姓司马的都奸诈,就连写《史记》的司马迁和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都救不了。)

    (诸葛姓氏用诸葛亮一人而兴旺赞美,司马家因司马懿三代人遗臭万年。)

    想到之前天幕上说的司马懿的事情,明白了司马这个姓氏在后世不怎么受欢迎啊。

    司马家的人看到,再一次受到了打击,心中对司马懿起了杀心。

    司马迁和司马光脸上也没了笑容。

    就算听到自己的作品流传到后世也实在是笑不出来。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后人干的事情,连累了整个司马姓氏的人就是罪过。

    就想问问自己的后辈就不能学学诸葛家的,给家族争争光吗?

    (我觉得诸葛亮被吹过了,诸葛亮在诸葛瑾面前也就是个弟弟。)

    不少文人都准备反驳了,想想诸葛亮的哥哥是不是叫诸葛瑾来着,哦豁,还真是。

    那就没事了,确实是个弟弟,这话没毛病。

    诸葛亮本人也被逗笑了,想起兄长,自己确实不敢在兄长面前托大。

    (如果我是个女人,我希望我的丈夫是他,

    如果我是个孩子,我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他,

    如果我是个父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以他为荣,

    如果我是个皇帝我希望是他来做丞相治理国家,

    如果我是个将军,我希望自己的军师是他。)

    刘禅此刻重重点头,又是想念相父的一天。

    诸葛亮也被这些话感动到了,如此直白的话语,真正体现了后世对自己的喜欢。

    不过也是有一些乾坤独断的帝王,虽然欣赏诸葛亮,但是自己才是皇帝,只盼着自己的大臣忠心、听话就好,皇权还是不容冒犯的,自己可不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

    (如果有位同学姓诸葛,所有同学都觉得他学习不好都对不起自己的名字,学不好,高低得给自己几巴掌。)

    姓诸葛的学子们想想自己的成绩,后世人这么看好自己吗?

    看来不能偷懒贪玩了,不能偷偷看话本了。

    还是希望同窗和父子不要把眼光放到自己这边,自己受不住的,像以前那样就好了。

    好吧,自己会改的,会认真读书,完成夫子布置的作业,自己是不够聪明,不过不能让自己诸葛家丢人,只能更加努力了。

    (都快两千年了,我还是希望他能北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