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韩国国土辽阔?(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清朝。

    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福临看着户部统计的大清一千万人口,绝对想不到、也不敢想那么多,大清在光绪年间人口已经达到了4.3个亿。

    整个清朝也不过是276年,却能让人口翻了将近40倍,别的不论,光这一点就是其他王朝望尘莫及的。

    (一怒之下站起来又坐下了,这种事情还用不着我们内蒙出手。)

    元朝忽必烈放声大笑:“说的不错,不管是国土还是人口,我大元都是不逊于人的。”

    清朝皇帝对于蒙古黄金家族昔年的实力也是佩服的,那可是比自己还早能入主中原的。

    虽然不到百年就又重回草原,毕竟曾经辉煌过,现在蒙古各个部落虽然不比从前,也是大清只能怀柔政策、联姻政策进行交好、拉拢的。

    既然蒙古不出手,我大清也光看看不出手吧,总不能比蒙古还不如吧。

    (你在中国哪个省能走五个小时走通了。)

    (光是从盐城到南京这两个城市就4个多小时了。)

    (西安开车回汉中,至少也是需要3个小时呢。)

    (中秋国庆节的时候,五个小时都穿不了一个北京城。)

    古人点点头,看来还是自己国家大。

    朱棣想着现在的北平以后被改名为北京,心里想着北平以后也是被扩建不少,至少目前的规模用后世的交通工具是用不了五个小时这么久的。

    (新疆最大的县城面积是二十万平方千米。)

    左宗棠眼带笑意的看着,新疆就应该是大清的领土管辖。

    不愧是以后能干出带棺收复新疆的人!

    (怪不得人家女主摔了,下一秒男主就出现了。)

    古人摇摇头,这是什么意思?

    不至于这么快吧,自己摔倒,自家夫君站在院子里或者站在门口都不一定能赶来扶住自己。

    江楠对于这个说法忍不住呵呵直笑,脑子里浮现的全是韩剧中女主遇到麻烦,就遇到男主的画面。

    无关缘分,只是一个转身就能遇到的场面罢了。

    (中国的天气预报,xx 省有雨,xx市晴天。

    韩国天气预报:全国有雨。)

    古人倒是没有去笑,反而关注点都放在了天气预报上。

    比起古代的天气预测,现代的天气预报更加 准确。

    整个城市甚至是局部地区每天每个小时的温度,什么时候晴天、什么时候雨天,会下几天,降雨量是多少,什么时候有风,有多大的风,风会持续多久。

    这些东西都可以说的很准确。

    太想知道了,尤其是对于农耕,这些东西尤为重要,若是能掌握,也能避免更多农民的损失,甚至增加地里的产量。

    皇帝此刻都有些嫌弃钦天监了。

    是朕以往期待过低了,见识了更准确的天气预报,就不有些不满意现在的探测结果了。

    钦天监的人心里更委屈,自己已经竭尽所学了,奈何几千年几百年的差距,后世的好东西这么多,是自己能比得了的吗?

    如果有选择,自己去后市研究一下天气预报的具体操作就好了。

    军营里的将军也是眼含热切,这东西自己也需要啊,知道这个大军安营拔寨甚至选地都可以作为参考。

    甚至与敌军交战、偷袭敌军等行动都能占据优势。

    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则是对于天气预报兴趣盎然,两人自认能力不凡,在擅长的占卜推算领域也算是无几人能匹敌。

    如今既然有了新的兴趣爱好,那么重新走出这样一条路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能从无到有的创造出一套体系,也是十分厉害了。

    就看两人会更厉害了。

    有此想法的还有明朝的刘伯温,同样是擅长占卜和语言,刘伯温既然已经退出朝堂,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这些。

    若是能成功,不仅能为自己增加一个护身符,让皇上朱元璋无法动自己,也能让自己得以名留千古,也算是一桩美谈。

    自己沉迷于此,也算是能安皇上的心了,朝堂上的风风雨雨,就不要吹到自己家中了。

    刘伯温的智慧是胡惟庸、李善长等人无法比拟的,当断则断,反受其乱,想要太多,也要看高高在上的皇帝愿不愿意给你。

    古人对于其他国家的关注始终是不及自己国家的,只要确定后世中国确实在这些方面不弱于人,众人就只感到欣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