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卧冰求鲤的王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再到鼎盛到衰落最后消失。

    (古代那些典故,基本都是刷声望刷出来的,在古代通讯并不发达,能被广为人知的都是大力宣传的,而能被史书记录上并且流传下来的,已经属于是声望达到顶峰的那种。)

    百姓也明白了天幕说的什么意思,所以好多人出名是故意闹出来的,是自己太天真了,真的以为是大家都夸奖或者都唾弃才这么出名的,以后不能随随便便的说一个人好不好了,谁知道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是不是人家故意弄出来的。

    儒家不少人很是气愤,天慕这样说真没很难搞,所以很多史书上记录的人真是人品如何我们还要挨个去怀疑一下嘛,简直有违圣贤之道。

    (王祥的成功也是东汉举孝廉这种特殊晋升渠道造成的,不妨看看那个时期流传下来的孝子特别多,就好像是都集中在了那个时期。

    是后来的人不孝顺了吗?不是。是东汉的晋升就是要看名望。

    普通人要如何才能扬名呢?讲究的就是与众不同,可是要展现才华就需要特别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能力压他人的能力,嗯,这个就比较难了,毕竟比别人强一点还好,但是比众人都强太多,那几乎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孝顺就简单很多了,所以东汉有很多出名的孝子。)

    汉朝的皇帝有些不可置信,“举孝廉”这个主意居然能被后世人嘲笑,简直不能忍。

    生气过后,倒也能品味出天幕隐含的意思,虽然这个政策不是百分百的好,但是确实也能为朝廷带来不少真正的人才。

    对于选拔人才这块目前确实也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满意的政策。只能在不断的试探和试用中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隋炀帝杨广则是有点骄傲,虽然隋朝的情况,不说也罢,但是自此之后,自己提出的科举可是被之后的皇帝重用的。

    东汉之后对于天幕质疑之后没有孝顺的人了,古人表示有点生气,要不自己也学一下先辈宣传一下自己孝顺的的事迹。

    很多人想了一下自己,想了按天,还是没有想到能够以孝顺出名的事迹,只能说自家的孝心一般般吧,再想想书中记载的孝顺事迹心里也是真心佩服,不是苦肉计不好使,实在是对自己下不了这个狠心。

    就拿天幕说的“卧冰求鲤”,想想让自己大冷天去冰面上为自己后母,哦不,亲娘去捉一条鲤鱼,只觉得有点扯了,花钱买不行吗?雇人去做不行吗?非得亲身上阵,万一冻着感冒了,那自己亲娘一定会很伤心很难过吧。没错,爱惜自己也是对亲娘的孝顺之一。

    (为什么要卧冰求鲤,为什么不选择去拿石头砸冰,为什么不选择生火烤冰,用自己的体温去暖冰也是相当有心机了。)

    古人心中一阵唏嘘,好吧,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以后还是少讲,或者不能用来赞美孝顺了。

    天幕也算是问出了很多百姓的心声,尤其是靠近河流的地方,南方地区不大冷的地方,薄薄的冰层到是让人一时不辨真假。

    北方冬天最冷的时候,河面的冰那是真的很厚了,冰面如果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那得多厚啊,一个人如果想用自己的体温把这么厚的冰给融化了,可能性几乎为零。

    胸膛里面可是肺可是心脏,是那种冷的不跳了,就是要人命的器官啊。生病冻伤还是小事,肉眼可见的就连烤火石头砸都不一定能破开冰层,很多人心中也是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假了,一看就是特地编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要变这样的故事,则是想起了天幕说的“举孝廉,推荐官”,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了。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中,我很不理解的一个点就是,既然是举孝廉举荐制,那么以孝治天下的时代,为什么就没看你出来,王祥是自己孝顺了,显得他的后妈就是个恶毒的人了,这样把后妈当台阶踩的故事就没一个人出来说反对。)

    古人看到天幕的质问,只觉得有些脸疼,凭心而论,知道后娘恶毒的人不少,愿意在进一步思考的人不在少数。可是自己也委屈啊,都说王祥孝顺,这么多年大家都是这样说的,难道自己看出来这个小心思,还要广而告之嘛,这不平白得罪人嘛,自己忍不之说出来,心里倒是爽了,但是后果是自己能担当的嘛?

    还记得杨修是怎么死的吗?合着就自己是聪明人,别人都是傻子,看不出里面的弯弯道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必须谨记。

    不少作为继母的人也是心中觉得一阵委屈,站在那位后母的角度来说其实还真的不是完全是自己的错,不过给人当台阶,在历史上都留下遮掩恶毒的印象还是有些委屈了吧。

    有些女子甚至觉得,到底不是亲生的儿子,这要是自己的亲儿子,指不定就是母慈子孝了。

    也有些女子不认同这位后母的看法,不管是不是自己生的,大冷天还是不能太为难孩子,可以偏心,但是不能搞虐待,要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哪个母亲舍得大冷天去冰面上给自己找鱼吃,不吃又怎样,不过是口腹之欲罢了。

    不少妇女聚在一起讨论着,也只能感叹还是亲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