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皇帝回复奏折直接开骂(2/2)
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再次读一遍自己作的诗,只觉得还是比较写实的。这些文人有时候确实是挺烦的。
想想当初茹太素一个奏折就写了字,大部分都是没用的废话,别说骂了,直接把人叫过来打一顿,也让他长个教训。
刘邦嘴里念着这首《骂文士》的诗,也觉得此诗颇合自己心意,换个朱元璋也是个妙人啊。
(古代的奏折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记录什么大事,有些请安的折子,就有一种只是想在皇帝跟前露个脸、让皇帝不要忘记自己的意思。
而且有些大臣本身就是为皇帝探听当地的情况,不管写啥都得写点,以便皇帝能控制大臣,控制这个地区。若是一直没有奏折上交,皇帝无法掌控当地的事情,恐怕也不能安心。)
很多地方大员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倒不是自己勤快,非得几天就要上奏,实在是不做的话会因此失去皇帝的信任,有事没事的,这个形式都是必须要走的。
不过这倒不难理解,皇帝虽然身在皇宫,可是天下之事都该了然于心,若是两眼一黑又如何收拢皇权,统领文武百官。
不说皇帝,就是寻常店铺的老板不也每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查账或者询问掌柜、伙计经营情况吗?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再次读一遍自己作的诗,只觉得还是比较写实的。这些文人有时候确实是挺烦的。
想想当初茹太素一个奏折就写了字,大部分都是没用的废话,别说骂了,直接把人叫过来打一顿,也让他长个教训。
刘邦嘴里念着这首《骂文士》的诗,也觉得此诗颇合自己心意,换个朱元璋也是个妙人啊。
(古代的奏折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记录什么大事,有些请安的折子,就有一种只是想在皇帝跟前露个脸、让皇帝不要忘记自己的意思。
而且有些大臣本身就是为皇帝探听当地的情况,不管写啥都得写点,以便皇帝能控制大臣,控制这个地区。若是一直没有奏折上交,皇帝无法掌控当地的事情,恐怕也不能安心。)
很多地方大员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倒不是自己勤快,非得几天就要上奏,实在是不做的话会因此失去皇帝的信任,有事没事的,这个形式都是必须要走的。
不过这倒不难理解,皇帝虽然身在皇宫,可是天下之事都该了然于心,若是两眼一黑又如何收拢皇权,统领文武百官。
不说皇帝,就是寻常店铺的老板不也每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查账或者询问掌柜、伙计经营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