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出海的要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半个时辰后,永宁伯王天瑞,新城伯王升、太康伯张国纪、武清侯李国瑞还有崇祯的两个老丈人嘉定伯周奎和田弘遇六人齐齐来到御书房。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抬了抬手:“诸位爱卿,起来说话不必多礼。”

    “谢陛下隆恩!”

    六人应声而起,除田弘遇外其余五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们可是没忘记前阵子被皇帝敲竹竿的事。

    这没由来就让他们有些担心,害怕崇祯今天找他们来,又给他们安个什么谋反的帽子,再敲一次竹竿。

    就在几人胡思乱想之际,又听到崇祯对王承恩吩咐:“大伴,给太康伯和两位国丈赐座。”

    周奎听到崇祯要给他赐座的话,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可是知道皇帝赐的座不是那么好做的。

    上次就坐了那么一会儿,自己就损失了十几二十万的白银。

    是以一听到这话就赶忙躬身推脱:“陛下,微臣在家中坐久了,现在想站一会儿。”

    有周奎的前车之鉴,太康伯张国纪,也知道皇帝赐的座不是那么好做的,便有样学样的附和道:

    “陛下,嘉定伯说的是,微臣在家中也是久坐不站,微臣还是站着吧!”

    至于田弘遇现在满脑子都想着,自家女儿办事还真是又快又牢靠。

    自己前几天才和她说想参与商队的事,今早前脚才得到女儿的信,后脚就被陛下传进了宫,还要给自己赐座。

    田弘遇想着正准备谢恩,可见嘉定伯和太康伯都推辞不坐,他也只好跟着推辞。

    “陛下,微臣也习惯站立,还是不坐了。”

    崇祯似看穿了周奎和张国纪的心思,是以不由在心里泛起了嘀咕:屁!说什么久坐不站,还不是怕老子敲你们竹竿。

    其实是他们想多了,崇祯之所以给周奎、田弘遇、张国纪三人赐座,完全是看在周皇后、田贵妃和懿安皇后的面子上。

    再怎么说,周奎和田弘遇也是自己的老丈人。

    至于张国纪虽然现在不是,但那又有什么关系,等自己骑了皇嫂那不就是了,反正那一天也不会太久。

    崇祯虽然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但并没有去戳破,因为没什么意义,也没那必要。

    不坐就不坐做吧,也不影响什么。

    崇祯心里想着“呵呵”一笑,用宽慰的语气直奔主题说道:“诸位爱卿,不必拘谨,朕今天召你们来是为了商量出海一事。”

    几人闻言,这才心下一松,只要皇帝不敲他们竹竿就行。

    就在这瞬息之间,太康伯张国纪几人似商量好一样,齐齐看了周奎一眼。

    周奎会意,踏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微臣斗胆,之前不是说从南方运粮么,怎么突然又要出海了?”

    “这出海和从南方运粮是两回事,南方的粮食要运,这海也得出。”崇祯淡淡的回了一句。

    几人听到这话,揭露出欣喜之色,为有周奎在欣喜之余,转了转眸子接着道:

    “陛下之言,臣等必当照做,只是想要出海恐怕不易。”

    “微臣听说东南沿海海域海盗猖獗,过往的大小船只要么交付巨额保护费,要么人货两空。”

    “更何况就算没有海盗,咱们大明不也还有禁海令么。”

    周奎这赤裸裸的试探,崇祯自然听得出来,是以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说道:

    “海上的海盗你们不用担心,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集团首领郑芝龙已被朝廷招安,现在是福建水师提督。”

    “你们出海,朕会下旨让郑芝龙派战船随行保证商队的安全。”

    “至于禁海令。”崇祯说到这,颇有意味的勾了勾嘴角,继而神色一怔:

    “朕是大明的天子,百无禁忌,朕只下令,不听令,海,是朕让你们出的,你们怕什么?”

    “难道还有人敢因此找你们的麻烦?”

    其实崇祯很清楚,这群人无非是担心自己秋后算账,以后找个什么私自出海的由头敲他们竹竿。

    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故意提“禁海令”,还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这个皇帝当面承认他们是奉旨出海,他们可不是真怕什么禁海令。

    大明的禁海令,能禁的只是普通百姓,对于那些沿海的大商贩和他们这些勋贵而言简直形同虚设。

    这些潜在的问题崇祯当然也心知肚明,他也知道大明的商业需要整治。

    可病有轻重缓急,就以目前的局势而言,只能说时机未到,暂且搁置。

    六人听到崇祯这话,眸中皆泛起了亮光,是以崇祯话音刚落,永宁伯王天瑞就赶忙接话表忠心。

    “既是陛下旨意让臣等出海,那微臣几人定当万死不辞,为大明,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王天瑞这话一出,其余五人也纷纷跟着附和起来。

    “臣等,愿为大明,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人的表态,乍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