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嫔妃册封(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以享受这份殊荣;同时,她也敬畏这份恩赐背后所承载的重量,深知它不仅是对馨澜个人的认可与奖赏,更是对整个家族乃至国家的期望与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琅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决心,她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陪伴在馨澜身边,共同书写属于她们的辉煌篇章。

    她轻盈地微微欠身,姿态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敬意与温顺,仿佛是春日里的一缕微风,轻轻拂过湖面,不带丝毫尘埃。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温柔,轻声细语,如同溪水潺潺,缓缓流淌在静谧的林间:“臣妾深知皇上的用心良苦,每一句话、每一个决定都蕴含着深远的考虑与对臣妾及馨澜妹妹的深切关怀。臣妾定当不负所望,以最大的诚意与细心,去关照馨澜妹妹,让永寿宫成为她疲惫心灵得以休憩、忧愁得以化解的避风港。”

    她继续道,语气中多了几分温情与承诺:“臣妾会时常踏入那扇雕花木门,踏入永寿宫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仅是探望,更是陪伴。在闲暇之余,与她共话家常,分享彼此的心事,让欢笑与温暖填满每一个空白的时刻。臣妾相信,通过这样的陪伴,定能让馨澜妹妹感受到宫中的温馨与关怀,不再孤单,不再彷徨,而是如同置身于家的怀抱,心中充满安宁与幸福。”

    如此一番话,不仅表达了她对皇上旨意的深刻理解与遵从,更展现了她作为宫廷一员,对同袍姐妹的深情厚谊与无私关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乾隆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赞赏。他深知琅华的聪慧与机敏,也相信她定能妥善处理好此事。于是,他轻轻点了点头,缓缓言道:“有你这样的贤后在侧,朕心甚慰。朕知道,你定能明白朕的用意,也会将馨澜之事处理得妥当。记住,她的健康与安宁,是朕最为关心的。”

    琅华再次欠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臣妾定当不负皇上之厚望,定会悉心照料馨澜,让她在宫中享受到应有的尊荣与安宁。”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充满了对乾隆帝的忠诚与对馨澜的关怀。

    乾隆帝轻轻颔首,眼中流露出几分赞许与信任。他深知皇后琅华不仅才情出众,更兼具非凡的治理能力与对皇室的深深忠诚。这份忠诚,如同她温婉而坚定的性格一般,早已深深烙印在乾隆帝的心中。

    对于馨澜之事,乾隆帝虽心有忧虑,却也毫不怀疑琅华的处理能力。他相信,皇后定能凭借她的智慧与手腕,巧妙地化解这场风波,既维护皇室颜面,又不失公正与仁爱。琅华对宫廷事务的敏锐洞察与妥善应对,早已在乾隆帝心中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让他对她充满了信心与依赖。

    因此,当乾隆帝看到皇后琅华那沉稳而自信的神态时,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他期待着琅华能够再次展现她的才华与魅力,为皇室带来和平与安宁。

    “既然皇后琅华,这后宫之主,以她的尊贵身份,亲自为青樱求情,朕岂能不顾及皇后的颜面?念及皇后平日里的贤良淑德,以及对朕的深情厚意,朕便决定,给这乌拉那拉氏青樱一个机会,册封她为娴嫔,以示皇恩浩荡,同时也望她能借此机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然而,朕心中对青樱的成见已深,她的存在,总是让朕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因此,朕特意安排她居住于延禧宫,那里幽静偏远,离朕的寝宫越远越好,以免朕时常想起,徒增烦恼。皇后,你虽是一片好意,但朕不得不坦言,朕对娴嫔,实则是厌烦之至。”

    “不过,既已下旨册封,朕便希望她能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在延禧宫中反省己过,静待册封礼的到来。但愿在这段时间里,娴嫔能够真正领悟到宫廷的规矩与朕的苦心,以她新晋的位分,安分守己,不再惹是生非。如此,方不负皇后一番好意,也才能让朕对她有所改观。”

    于是,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琅华可以退下。而琅华也微微欠身,以示恭敬,随后便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