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大航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643章大航海

    第643章大航海

    “爱卿认为大明的未来在何处”

    乾清宫。

    东暖阁。

    朱由校负手而立,盯着眼前的这副坤舆万国全图,心底难免生出几分感慨,沉默许久讲出的话,让身旁站着的陈奇瑜,流露出几分异样神色。

    陈奇瑜可不会觉得,天子将他从天津急召进京,就是为了特意询问这些,毕竟这一话题太宽泛了。

    眼下的天津有太多的事要做。

    涉及到天津治下的军工、冶炼、造船等领域发展,牵扯到天津治下的水利、驰道、城池等营建大工,都已经让陈奇瑜忙的焦头烂额。

    可是这还不算完。

    陈奇瑜还要出面协调输送辽东、朝鲜的各项事宜,甚至要经过天津转运至朝鲜的新募兵卒等事宜。

    “内帑快没有银子了。”

    “天启二年还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啊。”

    陈奇瑜低首不言。

    “中枢的财政收支失衡问题,一日不能得到真正解决,那么朝廷面临的危机,就始终没有得到纾解。”

    而在陈奇瑜唏嘘之际,朱由校讲出的一句话,却让陈奇瑜心下一惊,脸上更是流露出惊愕的表情。

    对于这样的话题,他陈奇瑜太有发言权了,从赴任天津以来,这期间遇到多少问题与挑战,这肩上扛着多重的担子,很多时候都快将他压的喘不过来气了。

    “爱卿适才提到了大明的未来在于新,在于变,只是爱卿也应该清楚,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太宽泛了。”

    “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由中枢朝堂发起的革新也不少吧,袁世振提出的盐改,毕自严提出的税改,崔呈秀负责的要案,王象乾提出的驿传改制,军务院提出的卫所改制……这些也都在动荡难安的局势下,称得上是从一始终的在推进落实吧”

    陈奇瑜抬手作揖道。

    “臣以为大明的未来,在于新,在于变。”在想到这些的陈奇瑜,没有急着讲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而是也回了个宽泛的话。

    朱由校笑着摇摇头,“想必在爱卿的心底,还在猜朕为何要急召爱卿进京吧,毕竟天津有那般多的事情要处置。”

    “大明要革新旧制,要扫除积弊,要铲除毒瘤,要整饬吏治,要充盈国库……这就在所难免的推行新法,以新法来解决上述实际问题。”

    如此忙碌之下,天子不可能不知晓。

    “朕比谁都要清楚,大明的未来在于新,在于变。”朱由校盯着眼前的舆图,言语间带着几分唏嘘道。

    “只是推行新法何其困难,阻力实在是太大了,毕竟这要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只怕这世上没有人会愿意自身利益受损吧”

    朱由校撩撩袍袖,转身看向陈奇瑜道:“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的赈灾,辽东的战况加剧,援朝抗虏的出现,川贵镇压土司叛乱的持续,陕西赈灾的紧迫性……这桩桩件件都在一年内先后发生。”

    “从朕御极登基以来,还算比较充盈的内帑,支撑到现在已属不易。”在陈奇瑜惊愕的注视下,朱由校轻笑道。

    “陛下英明。”

    看似不搭的话,可出自天子之口,这让陈奇瑜联想到了什么。

    陈奇瑜点点头表示认可,不过却也没有出言讲什么。

    直觉告诉陈奇瑜,天子肯定有大事要说。

    “说起来以上发起的革新,也在为纾解国库空虚起到相应的作用。”

    朱由校对陈奇瑜的识趣很满意,“只是在朕看来这一切似乎又太过缓慢了,朕也知道推行新法,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时间,可眼下问题的关键是大明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朝廷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

    所以大明的未来究竟是什么

    而陈奇瑜在听到天子所讲的这些时,心底生出了一个疑问,他知道天子讲这些,必然是站在最高层面才得出的定论。

    甚至于在天津任职之际,在面临到一些问题时,陈奇瑜也有这方面的思虑。

    “银子。”

    朱由校瞧出陈奇瑜所想,遂伸手说道:“如果大明想要有未来,就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推动新法,只是想要让新法推行下去,那就必须要有银子才行。”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朕的内帑,朝廷的国库,这两者间加起来的储备金银,已经渐有无法满足推动新法变革下,大明现有的需求了。”

    “陛下的意思是海贸”

    陈奇瑜抬起头来,迎着天子的注视道。

    “这的确是大明未来的其中一条路。”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而另一条路则是在陆上,只有做好海陆兼济的准备,坚定不移的推动新法,那么大明才有可能改变。”

    “不止卿家发现没有,朕过去先后明确辽东与土司镇压平叛战,却不急着彻底镇压这些叛乱,这究竟是为何呢”

    “为了转移矛盾。”

    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