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奔太行奇袭飞狐陉,抚民众散尽雪花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各自的独立性,内部地形有零有整,太原盆地之大足以组织军队进行自给自足,周边则是其缓冲区。

    东南部上党高地与天为党,地形破碎,可以节节防守河南兵马,东部阳泉一带太行八陉孔道狭长,不像关中仅守一口,孔道可以节节防守撤退。

    西南部的运城临汾有王屋黄河之线,被攻破也可以退往汾河沿岸的山地布防,防御充裕度容错率都很高,是行险之地,所以如果让田虎和辽国占领这些关隘,十有八九别人从外面打不进来。

    也就是说,抢占了这些关隘,就能封锁山西的部分地区,而飞狐径就是控制山西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抢占并且以此地为依托在当地建立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到宋、晋、辽三方,对于狄泉的长远发展极其有利。

    “这飞狐陉耐是八条古道中唯一的一条四通八达之路,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我少年游历四方之时曾经去过,但是那里山势奇险无比,想要攻取……”

    萧嘉穗年少时游历名山大川,像是太行八径这样的着名地点也是去过的,算是有过实地考察的,对于那里险恶的环境几乎是熟记于心。

    飞狐径的得名与附近一座飞狐峡有关,也称飞狐口,既然称为“口”,自然就是太行山脉两侧通行的重要通道,飞狐口是一条非常长的峡谷,两侧山势险峻,堪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这种情况下,守住涞源的飞狐径,在古代一些王朝来看,是守卫幽州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是失飞狐则失幽州。

    想当年赵二北伐,宋军有三路,名将曹彬是主将,西北道都部署米信为一路,定州路都部署田重进率领的军队为一路,出飞狐,三路大军共计有20万人,而田重进的任务是出飞狐径进逼幽州。

    结果田重进出飞狐之后打败辽朝的冀州防御使大鹏翼等部,将其活捉后让其到飞狐城下,劝降了辽朝守将吕行德,田重进随后又在飞狐附近大败辽军。只是好景不长,当辽人挺过宋军的三板斧,形势发生了逆转,辽军先是攻陷蔚州,宋将贺令图和潘仁美去救蔚州,结果在飞狐附近被辽军打得落花流水,飞狐丢掉之后,被宋军攻克的浑源、应州等地又被辽军夺回。

    这地方是易守难攻,萧嘉穗真怕重蹈覆辙,走了雍熙北伐的老路,更何况他的部队主要是骑兵,飞狐陉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这条道路有着“天下险”之称:头顶一线青天,最宽的地方八九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两三米,他的骑兵想要突袭此地,马匹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优势全无。

    不过,狄泉知道,后世有一支部队,曾经飞夺此地,伏击强敌,大获全胜,这支部队的战斗经验也足矣指导萧嘉穗了!

    1938年12月17日,八路军在河北蔚县明铺飞狐峪巧设伏击,侵华日军从蔚县境内派部队经飞狐口去涞源,八路军得知情报后,提前占领此地。在明铺村附近一举围歼入侵之敌并缴获十多辆汽车以“平型关战斗”的方式,重创了日本运输队,一举击毙了敌指挥官,再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明铺伏击战是八路军抗战史上的典型战例。

    而这种作战方式,确实需要山地作战的经验,这些萧嘉穗的部队原本大多数是平原农民,山地作战的经验确实是有限,狄泉还真得给他们派遣一个善于山地作战的将领领导他们练习山地作战。

    最好的两个教官,莫过于“两头蛇”解珍和“双尾蝎”解宝了,这两位是猎户出身,山地战的行家。

    但是,狄泉这边也得用人啊,不能把精锐部队全给萧嘉穗啊,二解兄弟是狄泉的嫡系,除了善于山地特种作战之外,还有极大的作用,全给了萧嘉穗,狄泉没人可用了。

    狄泉心说要不那“双尾蝎”解宝给萧嘉穗,自己留下“两头蛇”解珍?但是转念一想,这哥俩向来是形影不离,动作默契 合则威力翻倍,分则威力减退,似乎并不适合分开行动。

    “你看要不要调解珍、解宝两兄弟去帮你?”

    尽管狄泉有点舍不得这两个身怀绝技的步军头领,但是还是和萧嘉穗说了,而萧嘉穗则是摇了摇头,说道,“寨主,我倒是想明白了,前人在此地兵败,但是我未必会兵败,因为前人并没有火器使用,而我手里有火器,打法自然就能改变,没准就能赢了!”

    听了萧嘉穗的这番话,狄泉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不错,我相信你能比当年的雍熙北伐打得更好,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待辽人,不可一味屠杀,你们要在那里长期打游击,百姓的基础很重要,若是得罪了辽人,你们也不好过啊!”

    狄泉清楚,这个时代夷汉对立的问题几乎是无解的,但是也必须这样做,长远来说,如果日后狄泉能够吃掉辽国和金国,那么两国民众也是狄泉治下的人口,也要善待,总不能学元朝人分四等吧?

    从短期来看,不和契丹人起冲突,也是有利于萧嘉穗能够在当地掩护自身,并且能够从当地百姓手里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

    所谓“军民鱼水”,就是这个道理,想在那边长久的作战,不是看萧嘉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