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定大政出谋划策,明事理举一反三(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狄泉明白他的考虑,因为在攻打异族之地,你要是对待异族不够公平公正,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比如辽国,他们的民族关系就搞得不好,在燕云十六州入了辽国后,汉族人口骤增,于是乎,这些汉人几乎全被编入汉军,但却是地位最下贱的汉军,而且被推上最惨烈的战斗充当炮灰!

    汉军构成了辽军步兵的主体,承担了最惨烈的战斗,但是在辽军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被契丹人打骂欺压是家常小菜,甚至还可能被随意杀死,惨绝人寰。

    因此,辽国内部中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导致了早期汉军时常哗变,尤其是在“雍熙北伐”初期,当宋军取得巨大胜利后,燕云十六州的汉军无不人心浮动,意欲南归!

    要不是辽国承天太后,也就是萧太后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革,官分南北、蕃汉分治,试图改善汉辽之间的种族冲突,但受历史等诸多原因制约,辽与汉的种族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事实上也不可能被根除。

    狄泉既然有一通四海的志向,就不能学这些人,搞民族对立!

    哪怕是最小的西夏,也有上百万人口,你难道还能全杀光吗?

    那你要西夏的土地干什么?

    至于许贯忠最后说的叫狄泉不要学那些以往造反起事的“草头王”,早早称王称帝,更是绝了!

    这和当初朱升给明太祖朱元璋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不谋而合,也足见许贯忠的才能眼光了!

    你自己弄了三五十人,七八杆枪,侥幸杀官造反,然后就自己称王称帝,传檄天下。

    那不是找打吗?

    须知树大招风,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学那田虎、王庆,方腊,都称王,结果呢?

    都被宋徽宗写在墙壁上,天天的惦记,最后集中兵力各个剿灭。

    而狄泉现在就是不宜过于张扬,要本着“闷声发大财”的原则,先完成“高筑墙,广积粮”这两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