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吴加亮移民迁界,宋公明兵围梁山(2/3)
“寨主,这正是要与你禀报的事情,日前得报,这济州太守宋江已经整顿了兵马,征调船只,有大动作。”
许贯忠说罢,狄泉心中思量,难不成,这宋江又不死心,想来攻打梁山了?
宋江和狄泉,那已经算是“老相识”了,从梁山初建到现在,宋江在狄泉手里失败了好几次了,哪怕是有“霹雳火”秦明和“小李广”花荣这样的高手加盟,也没有用,该输还是输啊。
“难不成,那宋江又想来征剿我们?真是\\u0027贼心不死!”
狄泉说道。
“非也,非也,我叫‘白日鼠’白胜兄弟率人去了那济州府城中打探,此次宋江并非是要攻打,而是要围困。”
“围困?!”
狄泉听到这两个字很是吃惊!
因为这一招厉害,算是打在了梁山的要害上面。
宋江的想法大概是围住水泊梁山,让狄泉他们出不去,这样,出不去买粮食,就只能坐吃山空,而他消耗掉梁山的粮食储备之后,就可以看情况选择是战是围了,到时候,梁山就是不攻自破了!
这一招,就和清朝曾国藩的湘军在对付太平天国时用的那种围城战术差不多。
而实际上,宋江的“好秘书”,那个阴险毒辣的“智多星”吴用想的办法更绝,在历史上,要说拿一条策略与其比较相似,那就要属康熙年间为了收复台湾,对于清朝东南沿海地区所制定的“迁界禁海”政策有所相似。
对于沿海迁界,现今很多历史书是不谈的,即便谈到也多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然而,迁界禁海的重大性是被严重低估的了,其残暴程度骇人听闻。
其目的,大概是因康熙皇帝为了避免占据台湾的郑氏海军通过袭扰沿海来攫取给养的措施。
当时的清朝水战乏力,而明郑水师非常厉害,清朝只能采取迁界禁海的方式,长痛不如短痛。
大陆痛则痛一隅,台湾痛则痛全身,为求以东南沿海迁界禁海的这种最小代价来削弱郑氏海军从而达到收复台湾。
其具体,也就是满清政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大概是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开始计算范围,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
在这些地方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这些地方只驻扎兵营而不驻扎百姓,百姓有敢不迁移和越界的,杀无赦。
正因如此,清初几十年中,东南沿海不断有华人结伙私造海船逃亡,流入越南、新加坡、雅加达、缅甸和菲律宾等地。
而对于台湾,无法从大陆获得兵员和给养之后,其实力也是有些不行了,最终对于攻克台湾,迁界禁海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而吴用的目的也很明确,他要修筑兵营包围梁山泊,使其困在水泊里面,然后强行牵走水泊梁山辐射范围之内的全部民众村落,使其无法资敌,更让梁山没有给养来源,慢慢的也就能够耗死梁山好汉了!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也不可谓不漂亮,所谓“功高莫过于旧主,计毒莫过于绝粮”,对于梁山泊这个不产粮食的地方,吴用一定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上佳妙计。
而实际上,梁山不缺粮食,是一点也不缺!
先不说那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的存粮得吃上个三五年才能吃完,还有八百里水泊里面的水产,单说种植,现在狄泉的那些作物在梁山内部也已经大规模种植。
刚种第一年,产量自然而然的是要受一定的限制了,但是今年收获的种子种到地里面,那就可以满足粮食需求了。
到时间,梁山有了自产自销的能力,这一招也就没有什么大用了!
吴用就错就错在想当然的认为梁山没有自主生产粮食的能力,所以会想用这个办法来围困死梁山
可实际上,这招已经是不管用了,而且他也是异想天开,就他们手底下那点人马,要是拉到梁山边上来围困,那不就等于是送菜吗?
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宋江和吴用手底下也没有什么良将,之前在青州还能借人家“霹雳火”秦明用一用,现在也用不到了。
而“小李广”花荣,虽然不知道宋江和吴用算计他妹妹的那件事,但是他也觉得蹊跷,再者他身在青州,也不会再来助拳了。
而“托塔天王”晁盖,自从看到了宋江和吴用想要坑害花荣妹子之后,心里一直都是闷闷不乐,左后直接辞官回东溪村继续当保正去了。
现在,宋江和吴用手底下,就剩下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石将军”石勇这几个了。
还不夸张的说,狄泉随便派出一个高级战力,一个就能单挑这一群。
而宋江和吴用能够想到包围梁山,这自然也是得到了强援相助,暂且不提。
且说这宋江下达了迁界移民的命令,济州府地面上的州府县衙,那些靠近梁山泊的地方就都得实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