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取东昌兵不血刃,扬心胸狄泉踏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合则留,不合则去。”

    “而所谓的忠君思想,则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献上天人三策之时提出来的,董仲舒将天子视为天,臣子视为地,地效忠天是天人感应重要的内容,配合当时汉朝极其盛行的五行之说大大的满足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界的谋划,将儒家成为了官学。”

    这些都是历史史实,即便是黄历有心想要反驳,也是无从下口的。

    “而汉末三国,这忠君爱国就是表面文章,前有袁公路僭越称帝,后有司马家当街弑君,可这并不妨碍后人对司马家效忠,不妨碍有谢玄、祖逖这样的英雄对晋抛头颅洒热血,而那晋末乱局中,司马家又是打破操守底线,司马家族创造了当街砍死皇帝的历史记录,忠君伦理体系形同虚设,原因为何啊?所谓忠君爱国,又何曾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不过是帝王愚民之术罢了!”

    狄泉说到这里,那黄历便厉声道,“大谬!何出此言!”

    狄泉一摆手道,“那如此说,司马家乱臣贼子,为何还能居于高位?向前来叙述,唐尧虞舜大禹先贤都是禅让,但是禹子启变公天下为家天下,不算乱臣贼子吗?成汤灭夏,武王灭商,秦统六国,汉灭秦,曹丕篡汉,朝代更迭,如果这么算,实在是无一不是乱臣贼子。”

    “这……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只需要效忠当今官家,管他什么古人!”

    黄历虽然是嘴上这么说,但是狄泉看得出来,他内心有动摇。

    “请安坐,继续听我一言,唐安史之乱后,大量唐朝朝臣短短时日之间,竟然全部都投奔了叛军,又有何忠臣可言?还不如高力士一个太监!”

    狄泉太清楚了,现在宋朝的洗脑政策还没有到达做高峰,因为朱熹还没有大行其道,等到朱熹蹦哒完了,那么对忠的要求,从统治者本人还转移到了社稷和国家的身上,真正的家臣开始产生,臣子背负着沉重的忠君道德枷锁,从思想上被完成了洗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该好好想想,你究竟是为一人办事,还是为天下所有人办事?”

    狄泉反问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句!可我自然是在为家国天下计啊!”

    黄历说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明末清初着名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中的一段话,由梁启超先生总结成振聋发聩的八个字。

    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也常把它变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在顾炎武眼里,天下和国家是有区别的,天下比国家隐含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其中。

    “非也,亡国,不过是亡一姓王朝,亡天下,则是天下沦丧,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若今朝大宋亡国,可不是亡天下。”

    狄泉的说法,把黄历给震惊了,因为狄泉把朝廷给他们官员给洗脑的做法剖析了一下,他告诉黄历,首先效忠君主一人并不等于为天下人做事情,而封建阶级的统治者,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把忠君和一切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好像人人忠君了就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实际上,如果是一位明君,那人人忠君爱国,也许可以创立清平世界,太平人间。

    若是一个昏君呢?人们还是忠于他,可是他能够做出什么好事情吗?

    “荒诞不经啊!可……”

    黄历站起身来,想要反驳,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甚至还觉得有一点道理。

    “我梁山不同于绿林匪徒,我们为天下苍生,要推翻那无道昏君,你想必也知晓我等从不害民,取天下要重人才,刀马威风不过一时之雄而已,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少不了你这样的人才,我今日来此,不是为了杀你,而是想让你同我一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狄泉一边说,一边拿出了那赵明诚的亲笔书信,方才他的言语,一半是自己想的,而另一半则是之前李清照想出来劝说黄历的。

    李清照毕竟是一个女子,并不想要出面直接与黄历辩论,毕竟被女子驳倒了黄历保不齐会羞愤自尽。

    “如今我的人已经去开城门了,东昌府陷落,已是定局,你若从我,依然任职东昌府,护一方百姓,如何?”

    狄泉询问道。

    那黄历丰富的面部表情已经彰显了其内心丰富的挣扎情绪,最后他终于开口道,“好,为全城百姓,我愿投降。”

    “这就对了!”

    狄泉看着他那逐渐扭曲的面部,实在是害怕他再想下去,脸部肌肉都该抽筋了。

    “既然如此,阁下应该尽快去城门劝降守军,否则我大军进城,恐起误会。”

    狄泉的话不露声色,但是也吐明了意思。

    “好,请与我同去如何?”

    狄泉和黄历一起到了城门,那“鼓上蚤”时迁领着“赤发鬼”刘唐与二十精兵已经干掉了城门兵卒把城门打开了,而守城军队也在向这边赶来。

    黄历抢在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