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图许昌紫云山遇盗,盟金国宋奸臣跨海(2/3)
与阁下比个高低,若是侥幸得胜,还请这位大王放过我们如何?”
萧嘉穗一边说着,宝刀已经出鞘,他半空中劈手捉刀,凌空一划,一道凌厉刀光立刻生出,把那山大王惊了一跳。
“原来是口宝刀,我想得到它!”
那山大王盯着萧嘉穗的宝刀,眼睛都瞪大了几分,眼神之中尽是些贪婪的神色。
“好,在下要是输了,宝刀双手奉上!”
萧嘉穗说罢,大踏步走到了那山大王马前。
“好,看铲吧!”
那山大王也是丝毫不慌拖沓,手中月牙铲搂头盖顶就照着萧嘉穗打下来了。
萧嘉穗知道自己的宝刀虽然锋利,但和这种重武器不是一个量级的,不能硬接,否则就是一个刀毁人亡,只能躲闪。
萧嘉穗矮身低探马躲过这势大力沉的一铲,随即施展出过人身法,窜高伏低,引得那山大王屡屡轮着月牙铲去砸他,却屡屡落空,打了一路十三招,最后居然累了一身臭汗,却根本没打中。
气急败坏的山大王提了口气怒吼起来,“你这撮鸟,难不成属兔子的,只会躲闪吗?敢不敢接爷爷一铲!”
萧嘉穗则是脚下生风,依旧在快速躲闪,而他口中的话语也和步伐一般迅速。
“大丈夫斗智不斗力,好,叫我不闪,容易的很!”
萧嘉穗话音刚落,就腾空而起,找准机会,趁着那山大王消耗过大,反应迟钝的机会,施展出一招“蜻蜓点水”的绝学,一脚踢在了那山大王的脸颊上,直接把他踢翻下马。
“啊哟!”
那山大王被击落马背,还想要爬起身来,但萧嘉穗的宝刀早就架在他脖子上了。
“老子不服!”
那山大王梗着脖子叫嚣着。
“大丈夫输了就是输了,输了不认,难不成你下面缺了二两?”
萧嘉穗不由得言语打趣起这人来。
“胡扯!哪个说我缺……不是,哪个说我输了不认?我……认了!”
说罢,他便把手里的那杆虎头月牙铲扔在了地上。
那山大王倒是有几分可爱,萧嘉穗见状,也不打算为难他,开口规劝了两句。
“这位兄弟,拉帮结派上山聚义的,自古有之,但大丈夫入绿林之中,自然要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想来你等啸聚山林,也是因为种种原因,被逼无奈,你看看这些老百姓,面黄肌瘦,背井离乡,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们如何忍心再度加害啊?”
听了萧嘉穗一席话,那山大王也是感堪万千,主动下拜道,“这位英雄好本领,又有好心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不知可否愿意留下,带着俺们东西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萧嘉穗闻言,先是扶起那山大王,然后笑了出来,“在下萧嘉穗,不过是这飞天之鸟,游海之鱼,云游四海,浪迹天涯的浪子罢了,不过我看阁下膂力不俗,身上铠甲乃是宋军军制,不知可是军中将官出身?”
那山大王闻言,叹了口气道,“不瞒英雄说,俺爹乃是宋军之中的团练,如今是不得已,俺才带着俺爹的这些兄弟们啸聚山林,俺姓董名先,英雄请了,不如带着大伙上山,我们杀牛宰羊,款待一回!”
萧嘉穗仔细一想,到了山上确实要比在平原上能够隐匿行踪,便于防御,而且他们的粮食也确实不多了,所以也就没有拒绝董先的好意。
这董先,也是《说岳全传》之中岳家军的一位急先锋,原在九宫山为盗,手下四名兄弟:陶进,贾俊,王信,王义,召集了五千多人马,占住九宫山,打家劫舍,曾拦截宋军粮草,被张宪一杆虎头湛金枪杀得手忙脚乱,后同归宋营。
而如今正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萧嘉穗应了董先邀请到了山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萧嘉穗询问董先,既然他父亲在宋军之中做到团练使,为何要入绿林。
董先不觉两眼流泪,说出一桩机密事来。
原来,目前针对于辽国对宋的猛攻,宋朝内部还不安定,所以四大奸臣就起了歪心思,想要通过外力借助,消灭辽国,维持稳定。
而现在能有实力帮助宋朝的国家能有哪个?西夏?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剩下的吐蕃、大理与之也不接壤。
剩下的唯有金国,这个实力足够,且也在和辽国开战的国家!
而懂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宋金“海上之盟”的发生背景,北宋末年宋廷派使节自山东登州泛海赴金,签订了共同灭辽复燕的军事合作盟约 而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
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但是,这原本是要在宣和二年才会发生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就出现了呢?
原因是,原历史上的海上之盟导火索,是辽地的汉人书生马植求见童贯,献上了联金抗辽的方略。
萧嘉穗一边说着,宝刀已经出鞘,他半空中劈手捉刀,凌空一划,一道凌厉刀光立刻生出,把那山大王惊了一跳。
“原来是口宝刀,我想得到它!”
那山大王盯着萧嘉穗的宝刀,眼睛都瞪大了几分,眼神之中尽是些贪婪的神色。
“好,在下要是输了,宝刀双手奉上!”
萧嘉穗说罢,大踏步走到了那山大王马前。
“好,看铲吧!”
那山大王也是丝毫不慌拖沓,手中月牙铲搂头盖顶就照着萧嘉穗打下来了。
萧嘉穗知道自己的宝刀虽然锋利,但和这种重武器不是一个量级的,不能硬接,否则就是一个刀毁人亡,只能躲闪。
萧嘉穗矮身低探马躲过这势大力沉的一铲,随即施展出过人身法,窜高伏低,引得那山大王屡屡轮着月牙铲去砸他,却屡屡落空,打了一路十三招,最后居然累了一身臭汗,却根本没打中。
气急败坏的山大王提了口气怒吼起来,“你这撮鸟,难不成属兔子的,只会躲闪吗?敢不敢接爷爷一铲!”
萧嘉穗则是脚下生风,依旧在快速躲闪,而他口中的话语也和步伐一般迅速。
“大丈夫斗智不斗力,好,叫我不闪,容易的很!”
萧嘉穗话音刚落,就腾空而起,找准机会,趁着那山大王消耗过大,反应迟钝的机会,施展出一招“蜻蜓点水”的绝学,一脚踢在了那山大王的脸颊上,直接把他踢翻下马。
“啊哟!”
那山大王被击落马背,还想要爬起身来,但萧嘉穗的宝刀早就架在他脖子上了。
“老子不服!”
那山大王梗着脖子叫嚣着。
“大丈夫输了就是输了,输了不认,难不成你下面缺了二两?”
萧嘉穗不由得言语打趣起这人来。
“胡扯!哪个说我缺……不是,哪个说我输了不认?我……认了!”
说罢,他便把手里的那杆虎头月牙铲扔在了地上。
那山大王倒是有几分可爱,萧嘉穗见状,也不打算为难他,开口规劝了两句。
“这位兄弟,拉帮结派上山聚义的,自古有之,但大丈夫入绿林之中,自然要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想来你等啸聚山林,也是因为种种原因,被逼无奈,你看看这些老百姓,面黄肌瘦,背井离乡,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们如何忍心再度加害啊?”
听了萧嘉穗一席话,那山大王也是感堪万千,主动下拜道,“这位英雄好本领,又有好心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不知可否愿意留下,带着俺们东西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萧嘉穗闻言,先是扶起那山大王,然后笑了出来,“在下萧嘉穗,不过是这飞天之鸟,游海之鱼,云游四海,浪迹天涯的浪子罢了,不过我看阁下膂力不俗,身上铠甲乃是宋军军制,不知可是军中将官出身?”
那山大王闻言,叹了口气道,“不瞒英雄说,俺爹乃是宋军之中的团练,如今是不得已,俺才带着俺爹的这些兄弟们啸聚山林,俺姓董名先,英雄请了,不如带着大伙上山,我们杀牛宰羊,款待一回!”
萧嘉穗仔细一想,到了山上确实要比在平原上能够隐匿行踪,便于防御,而且他们的粮食也确实不多了,所以也就没有拒绝董先的好意。
这董先,也是《说岳全传》之中岳家军的一位急先锋,原在九宫山为盗,手下四名兄弟:陶进,贾俊,王信,王义,召集了五千多人马,占住九宫山,打家劫舍,曾拦截宋军粮草,被张宪一杆虎头湛金枪杀得手忙脚乱,后同归宋营。
而如今正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萧嘉穗应了董先邀请到了山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萧嘉穗询问董先,既然他父亲在宋军之中做到团练使,为何要入绿林。
董先不觉两眼流泪,说出一桩机密事来。
原来,目前针对于辽国对宋的猛攻,宋朝内部还不安定,所以四大奸臣就起了歪心思,想要通过外力借助,消灭辽国,维持稳定。
而现在能有实力帮助宋朝的国家能有哪个?西夏?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剩下的吐蕃、大理与之也不接壤。
剩下的唯有金国,这个实力足够,且也在和辽国开战的国家!
而懂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宋金“海上之盟”的发生背景,北宋末年宋廷派使节自山东登州泛海赴金,签订了共同灭辽复燕的军事合作盟约 而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
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但是,这原本是要在宣和二年才会发生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就出现了呢?
原因是,原历史上的海上之盟导火索,是辽地的汉人书生马植求见童贯,献上了联金抗辽的方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