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狄永华思祭孔,诸葛英巧对答(2/3)
始扩建孔府,封衍圣公后,另建新第,称衍圣公府。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而早在汉朝时期,历史上就产生了第一次祭孔,汉高祖十二年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
虽说这位出身街巷的汉高祖对于儒生并不看好,甚至还在儒生的帽子里面撒过尿,但是他确实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出来了对儒家的敬意,也许正因如此,给他那位叫刘彻的子孙留下来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契机吧。
后面的汉朝皇帝也是频繁祭孔,元始元年,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人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光武帝过阙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
在此以前,所有祭孔典礼都在曲阜孔庙举行,直到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朝廷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哪怕是异族出身的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也不敢怠慢,清朝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哪怕是他们入主中原毁灭了汉人的军事力量,甚至剃发易服,想要改变汉人的衣冠风俗,但是汉人的文化,他们毁灭不掉,甚至被同化……
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这件事情一旦办了,那就已经是向外界证明,狄泉马上就要离着封邦建国不远了。
这件事情,狄泉自己不能亲自去,也是不能随随便便交给他们的,因为按照划分,今后他们是臣子,祭孔这些事情要本家人去,不能叫他们去。
所以,狄家只有狄雷一个符合标准了,狄雷要是这个时候闹出来了什么乱子,可就不好收场了。
不过,诸葛英还是相信,狄雷应该不会让狄泉失望。
而傅光这边被带到了一个营帐里面,焦急等待中,他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狄雷可能马上就要和自己见面了,心里有些忐忑。
但是,在进入梁山大军军营时,他也看到了好多,他也是行伍出身,当时就看出来了梁山的军力,那真是不错,比起朝廷来说丝毫不弱,难怪狄泉可以凭借着手里的兵马短时间内几乎拿下山东半岛全境。
看来,自己二儿子傅天亮跟随梁山的发展还是很可观的,毕竟他也是宋军出身,非常清楚宋军已经烂成了个什么样子。
就在此时,诸葛英进入了帐篷。
“这位就是傅公吧,在下诸葛英,奉命摆宴款待傅公。”
“公子,请了……诸葛,莫非公子乃是诸葛武侯后人?不知在此任何等职位?”
傅光询问道。
“英不才,有辱祖上名望,在狄寨主手下滥充参谋。”
诸葛英语出谦恭,但傅光这边心里头却是震惊的不得了,诸葛英这岁数看着也就十三四岁,但是处事得体,不弱旁人,更何况是诸葛亮的后人。
诸葛亮是什么人?这么多年来,诸葛氏可出过庸才吗?哪个诸葛氏的后人,不叫人高看一眼。
“公子过谦,葛公何等圣人,不知如公子这般人才,狄寨主麾下还有多少?”
傅光也是十分好奇,狄泉手下的班底到底如何?他之前只看到了狄泉手下的一些武官,他们也没有动手,实力并不清楚。
“傅公抬举我了,狄寨主四海誉望,英雄好汉无不为之倾倒,纷纷投效,共襄义举,更何况,齐鲁大地自古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稷下学宫起,人才辈出,狄寨主手下高明之士灿若星河,出乎其类者,拔乎其萃者,车载斗量,数不胜数,英不过微末之士也!”
诸葛英这话,直接把门面给狄泉撑起来了,傅光听得半信半疑的,但是转念一想,诸葛英岁数还小,保不齐还真和他说的一样,在狄泉手下并不是什么有显赫地位,另有人才存在。
即便如此,眼前这个少年也是给傅光不可小觑的感觉。
诸葛英这边招呼兵士把酒菜端了进来,按照狄雷的吩咐,酒菜都是最高规格的标准,一时间让傅光也是看花了眼。
由于狄泉是穿越人士,所以自上梁山以来,对梁山上的餐饮水平进行了极大程度的改良,普及了铁锅和炒菜,造出了各种后世调味料,如辣椒、酱油,还有各种非华夏原产地植物,如土豆、番茄,并将一些后世出现的美食制作方式跨时代应用到了这个时候,那些都成了跨时代的奇思妙想,导致梁山内部的饮食文化发展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这些都是什么……”
傅光看着自己眼前的几道菜,迟迟不敢下筷子,因为他都没见过,认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能吃不能吃。
左边的一道菜,是一种从
而早在汉朝时期,历史上就产生了第一次祭孔,汉高祖十二年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
虽说这位出身街巷的汉高祖对于儒生并不看好,甚至还在儒生的帽子里面撒过尿,但是他确实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出来了对儒家的敬意,也许正因如此,给他那位叫刘彻的子孙留下来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契机吧。
后面的汉朝皇帝也是频繁祭孔,元始元年,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人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光武帝过阙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
在此以前,所有祭孔典礼都在曲阜孔庙举行,直到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朝廷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哪怕是异族出身的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也不敢怠慢,清朝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哪怕是他们入主中原毁灭了汉人的军事力量,甚至剃发易服,想要改变汉人的衣冠风俗,但是汉人的文化,他们毁灭不掉,甚至被同化……
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这件事情一旦办了,那就已经是向外界证明,狄泉马上就要离着封邦建国不远了。
这件事情,狄泉自己不能亲自去,也是不能随随便便交给他们的,因为按照划分,今后他们是臣子,祭孔这些事情要本家人去,不能叫他们去。
所以,狄家只有狄雷一个符合标准了,狄雷要是这个时候闹出来了什么乱子,可就不好收场了。
不过,诸葛英还是相信,狄雷应该不会让狄泉失望。
而傅光这边被带到了一个营帐里面,焦急等待中,他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狄雷可能马上就要和自己见面了,心里有些忐忑。
但是,在进入梁山大军军营时,他也看到了好多,他也是行伍出身,当时就看出来了梁山的军力,那真是不错,比起朝廷来说丝毫不弱,难怪狄泉可以凭借着手里的兵马短时间内几乎拿下山东半岛全境。
看来,自己二儿子傅天亮跟随梁山的发展还是很可观的,毕竟他也是宋军出身,非常清楚宋军已经烂成了个什么样子。
就在此时,诸葛英进入了帐篷。
“这位就是傅公吧,在下诸葛英,奉命摆宴款待傅公。”
“公子,请了……诸葛,莫非公子乃是诸葛武侯后人?不知在此任何等职位?”
傅光询问道。
“英不才,有辱祖上名望,在狄寨主手下滥充参谋。”
诸葛英语出谦恭,但傅光这边心里头却是震惊的不得了,诸葛英这岁数看着也就十三四岁,但是处事得体,不弱旁人,更何况是诸葛亮的后人。
诸葛亮是什么人?这么多年来,诸葛氏可出过庸才吗?哪个诸葛氏的后人,不叫人高看一眼。
“公子过谦,葛公何等圣人,不知如公子这般人才,狄寨主麾下还有多少?”
傅光也是十分好奇,狄泉手下的班底到底如何?他之前只看到了狄泉手下的一些武官,他们也没有动手,实力并不清楚。
“傅公抬举我了,狄寨主四海誉望,英雄好汉无不为之倾倒,纷纷投效,共襄义举,更何况,齐鲁大地自古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稷下学宫起,人才辈出,狄寨主手下高明之士灿若星河,出乎其类者,拔乎其萃者,车载斗量,数不胜数,英不过微末之士也!”
诸葛英这话,直接把门面给狄泉撑起来了,傅光听得半信半疑的,但是转念一想,诸葛英岁数还小,保不齐还真和他说的一样,在狄泉手下并不是什么有显赫地位,另有人才存在。
即便如此,眼前这个少年也是给傅光不可小觑的感觉。
诸葛英这边招呼兵士把酒菜端了进来,按照狄雷的吩咐,酒菜都是最高规格的标准,一时间让傅光也是看花了眼。
由于狄泉是穿越人士,所以自上梁山以来,对梁山上的餐饮水平进行了极大程度的改良,普及了铁锅和炒菜,造出了各种后世调味料,如辣椒、酱油,还有各种非华夏原产地植物,如土豆、番茄,并将一些后世出现的美食制作方式跨时代应用到了这个时候,那些都成了跨时代的奇思妙想,导致梁山内部的饮食文化发展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这些都是什么……”
傅光看着自己眼前的几道菜,迟迟不敢下筷子,因为他都没见过,认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能吃不能吃。
左边的一道菜,是一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