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下药物小子自以为是,捉强贼老人守株待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湖图也是精神为之一振,若是斗剑,他不是对手,但是此他手中长刀出鞘,他的心中就自然而然的生出来了些许的自信心。

    邢湖图是只有一把刀,单刀会双剑,如果双手握刀,速度就慢了,只有单手持刀才能提升攻击速度,能够领先半个身位,同时发挥出来他长刀的优势,他身子一闪,刀刃向后拖拉,也是防御敌人的动作,拉开距离。

    他的刀长,拉开距离,对于他来说无论如何都是有利的。

    一刀在手,刑庭邢湖图信心倍增,此刻单刀对双剑,那邢湖图手中长刀自下而上的上挑,用刀尖穿过双剑之间的间隙,其目的就是想要去挑那老头子的下巴。

    下巴上都是软肉,说是个死穴,也不过分。

    而对手呢?那老头子逞双剑之利,左手剑下压封住了千牛卫刀,另一剑直次邢湖图面门,欺负对手只有一把刀能防御。

    可这邢湖图人在少年,少壮有力,也不是等闲之辈,挑了一半的千牛卫刀立即止住向左一隔挡住对手进攻。

    同时,邢湖图右手手臂使出小擒拿手,他知道自己以单敌双吃亏,所以他有意打掉敌人的剑,这样单刀对战单剑,他就能多有了几分胜算。

    两个人的兵刃相碰,激烈的弹射出火花来,刑庭邢湖图的千牛卫刀本就是斩钉截铁的宝刀,但是对手的剑虽然轻薄,却也不遑多让,硬碰之下居然没有什么大的损伤,这也让邢湖图感到有些意外。

    看来此人的剑也不是凡品啊!

    对手的剑法飘忽,再结合身法高超,游走间双剑上下翻飞,很难对付!

    这刑庭邢湖图擅长的是左手使刀,能够左手使刀剑的人一般都很厉害,而双剑则更少见。

    正常来说,双剑,双刀,双锏,双钩和双锤是中国传统武学的精华,基本是练一双兵刃,右手套路很快就能学会其他,最难练得是左手,左手是单独需要练习一段时间后,看你能否适应,由于人的心脏在左边,左手持物训练对心脏负荷要求高,姑练习要慎重。等到左手纯熟和习惯后,双手自然水到渠成!

    双持一样长度长刀剑的最适合的环境就是混战,正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双持对走位要求略高,爆发力强,一把武器控制对方武器,搅住哪怕半秒,另一把武器就上去攻击对方了,然后立刻换位攻击下一人。

    在小规模械斗中玩得好杀个几进几出都正常,一般人拦不住。在战争中双刀双剑也都主要作为突击手,冲入人群混战。

    只是缺点是放箭难以防御。所以明清有滚被手,就是双持,带个被子,放箭了把被子张开挡箭,然后冲进去收起被子抡刀乱砍,碰上阵型齐整的长枪阵一类情况冲不进去,但是一旦阵型有一点散乱被滚被手冲进去了,那就直接开无双了。

    而邢湖图的左手发力习惯,就有点像是日本剑道的打法,准确来说应该是后手发力,大多数人握刀是左手在后右手在前,后手发力容易控制刀筋,使刀时挥斩的方向要与刀刃一致,日本剑术中讲究刃筋与太刀筋一致,两只手握刀时前手发力很容易在斩击过程中导致刀筋不正,斩击威力下降,所以需要后手发力。当然仅仅后手发力是不够的,要做到熟练控制刀筋,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

    他估计的没错,敌人双剑如果失去其一,威力就会减半,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敌人未等他击中手腕便自动弃剑,而且也用出来了擒拿手的手段,和邢湖图对掌。

    敌人看出来了他的意图,干脆就自己不再不占兵刃上的便宜了。

    只见那柄剑脱手落地,对方擒拿住了那刑庭邢湖图的右手,同时一剑砍过来。

    邢湖图这次不再硬碰硬,再硬碰硬,手臂都得没了,所以他直接快速退后,拉开了距离,随后,邢湖图与对手一分开,手里长刀已经使出三招,一刀横扫咽喉,一刀提撩上击胸口,另一刀直劈天灵,皆是朴实无华,但威力丝毫不减。

    “千牛卫刀法!”

    那个使双剑的小老头一语道破刑庭邢湖图的刀法家数,邢湖图吃了一惊,自己这千牛卫刀法是唐朝时期创造的。

    千百年下来,除了宫中的千牛卫还有习练,在世间已经失传!他竟然能够认出来!

    唐朝千牛卫分左、右千牛卫,是唐朝16卫之一,负责皇帝的宿卫、侍从和仪仗,基本上即皇宫的值宿警卫,他们跟御林军的职责略有差别,御林军负责外围警卫,人数较多,千牛卫则负责内围的贴身护卫,人数较少。

    所以他们也都是高手,刀法也厉害,像是唐高祖李渊就给姨夫隋文帝当过千牛备身,瓦岗寨的李密也担任过太子杨勇的东宫千牛备身。

    而“千牛”源自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千牛刀”,它是皇帝随身携带的武器,相传名称来自于庄子的《庖丁解牛》,意思是这种刀很锋利,足以宰杀千牛。

    北魏时期,千牛刀从御刀“降级”为皇家侍卫的武器,于是携带这类武器的侍卫就被称为“千牛卫”。

    所以说,这个老东西很有可能是看到了千牛卫刀,认识这种刀的形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