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9章 身份的话语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般的大老板,身边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高级助理,在身边充当“军师”的角色,做一些决策或者建议。

    周不器则没有,走到全世界,身边就是几个小美女随行,再加上一些随身的安保。

    他不需要狗头军师。

    有几个小秘书看看材料,然后简单地说明一下概况,大事小事他自己去判断就行了。

    这次去见王大老板,就很典型。

    宁露和杨蜜,一个是小秘书,一个是小明星,两人就帮着周不器,把收购amc院线的总体思路给捋清楚了。

    周不器转述一下,就可以一锤定音。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同样的话,就看什么人去说。

    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会有不同的意义。

    就比如去年电影市场严重萎缩,引来了恐慌。不过好莱坞这边已经有很多的资深人士和咨询机构都作出了评价,把行业萎缩的责任,推给了3d电影。

    只要3d电影的质量改善,行业就可以迅速复苏。

    这算是行业内比较广泛的认识。

    万达的王大老板想要收购amc院线,他个人未必多了解影视行业,可是他手下一定有资深人士给他分析过,阐述过类似的观点。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点就来了。

    分析来分析去,谁信啊?

    企业家做决策,最忌讳的就是听那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咨询师、分析师什么的瞎忽悠。这些人可以随便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可是企业家不一样,他们是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进去。

    经济学家、行业分析师们说错了,错了也就错了,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有时候对,有时候错,那才正常。

    对企业家来说就很难了,尤其是这种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大收购,就一定不能错!

    一旦出错了,轻则几万人丢掉工作岗位、几万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重则整个公司就倒闭了。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

    一个是说,一个是做。

    红口白牙随便说,怎么漂亮怎么说;真正去做的却要承受压力,承担风险,承接责任。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一个企业家的决断力。

    别人说得再好听,再头头是道,那也只能是当成参照。

    所以这也是国内外在进行大规模兼并购交易时,会遇到的很显着的差异化。

    国外的兼并购,尤其是大交易,都会组织起一个很庞大的顾问团。所谓的顾问团,就是邀请来一批有社会地位的知名企业家,请他们来提意见。

    什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分析师、咨询师,这些人都通通滚蛋,请这些真正真枪实弹在商场里上阵过、战斗过的企业家们来提供思路。

    一个企业家胡说八道的灵感直觉,也比一个经济学家头头是道的缜密分析有用。

    就比如卡尔·伊坎前几年要恶性收购雅虎进行代理权争夺,组成了一个10人的顾问团,每一个人都大有来头。只要收购完成,这10个人就是新的雅虎董事会成员。

    包括周不器本人,也曾经四五次地受邀加入过这种大交易的顾问团里。

    其实什么也不用干。

    就是过去开几个会,说几句话,提几个建议。然后,就能拿到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顾问费。马老板当初就跟周不器吹牛过,说微软当初报价446亿美元收购雅虎的时候,给他开出的顾问费是500万美元。

    就是因为这样的人物,才真正地有话语权,有公信力。

    同样的话,普通人说出来,没人信;可是周不器、马老板这样的人说出来,就很有参考价值了,就可以对大手笔的交易起到促进作用。

    这种“顾问团”的模式,国内则不流行,国内会打击这种一群资本家合伙起来在背后搞事情的模式,还是要以领导的意见为主。

    万达这次出海收购amc院线,没有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关系的掣肘,周不器上阵来给他们当顾问,就比较合适了。

    同样的3d背锅论,万达的高管们去说、好莱坞的分析师们去说、宁露杨蜜去说,跟周不器去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价值。

    万达要收购amc院线,风险极大。

    王总也在审时度势地考虑之中。

    amc院线要是真那么好,不早就被欧美的那些娱乐巨头给抢走了?还能轮到万达?根本原因,就是那些娱乐巨头对影视行业的未来很茫然,他们不相信好莱坞的那些分析师们的论调。

    amc院线正处于低谷中,这谁都知道。

    可是,万一不是抄底,而是抄在了半山腰,那不亏死了?

    万一电影市场没有起色,持续萎靡怎么办?

    现实的复杂性,哪是一个简单的3d电影就能去完全背锅?

    周不器这次去见王总,其实很简单,就是以自己的名义自己的嘴巴,把宁露和杨蜜的分析说给他听。

    从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