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3章 人情资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聂才俊点了点头,“国内的互联网市场在蓬勃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如果仅从中美两个国家来看,过去十年,美国遥遥领先;现在进入了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双方已经基本持平;再过几年,我甚至觉得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也可以有更活跃的资本市场。”

    周不器认可这样的判断,“我同意。”

    聂才俊道:“国内的资本市场跟国外还不太一样,有着很大的人情因素。”

    “人情?”

    周不器对此就不太了解了,毕竟这是国内的一个新兴市场,他还没怎么接触过,以前接触的都是红杉、软银这种世界级的资本巨头,那真是唯利是图。

    聂才俊就举了一个例子。

    很是夸张。

    有一个创业项目A要融资,就找到了国内的风险投资基金,然后双方就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靠着该基金的帮助,创业项目A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快就进行了b轮、c轮、d轮的融资。

    这时,该风险投资基金又投资了另外一个项目b。

    该项目估值1亿元,风投基金出资2000万元,占股20%。

    可是这个b项目没发展好,眼看着就不行了。

    这对该风投基金来说,就很不友好了,这投资不失败了吗?这会影响基金的业绩啊,这也不好跟投资人交代啊?

    怎么办?

    这个时候,该风投基金就可以找创业公司A来帮忙了。

    毕竟,A就是靠着该风投基金的帮助成长起来的。现在该基金遇到麻烦了,创业公司A顺利地发展起来了,也应该去报答。

    然后,内部勾兑就开始了。

    创业项目A以3亿元的价格,以股票置换的方式并购了创业公司b。

    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该风投基金出资2000万元,持有了20%的股份,当时b公司估值1亿元。现在b公司却卖出了3亿元……这就大赚了!

    出资2000万元,卖出6000万元,净赚4000万元!

    业绩足够亮眼!

    这还不够。

    在这个过程里,创业公司A毕竟是亏损了,高价收购了一个没什么实际价值的创业公司b。所以,该风投基金就会从这4000万元的利润中,拿出30%-50%,私下转给创业公司A的创始人。

    整个流程就走通了。

    风投基金获利了,创业公司A的创始人获利了。连创业公司b的创始人也获利了、解套了,就会对该风投基金感恩戴德,下次创业的时候会优先选择跟该风投基金合作。

    总之就是国内的金融投资领域不够成熟,还有很多的漏洞可以钻,存在着大片的灰色空间。

    在这些灰色空间里,人情因素就非常重要。

    周不器听了这个案例,就颇有些大开眼界,“不过这种资方主导的溢价收购,在美国好像也有很多。”

    聂才俊道:“的确有很多,资方很多时候就是在玩庞氏交易,一级一级地往下击鼓传花,就去赌最后的上市。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欧美的这种资本运作,都是机构和机构之间,一定不能有这种人和人之间瓜分收益的私下勾兑。国内在这方面的监管还不够严格。”

    孟厚坤就哼了一声,摇头晃脑地说:“你都知道的事,他们会不知道?不留点灰色地带,那些背景通天的人怎么去合法赚钱?资金的走向,这查起来还不容易?就看你想不想查了。”

    周不器气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