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辽东的策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非有意打扰,只是为了测试传声筒的,习惯那样喊了”

    “好嘛,零零六,最近你干的不错,成功的解决了很多难题,请继续加油”

    “长江,放心,零零六肯定全力以赴。”

    一夜无话,零零六在床榻上,呼呼大睡,直到日上三竿,也就是传说中的九点钟,基于大明内阁的存在,皇帝不用天天去上朝,有什么事,奏折递到内阁,内阁批复,皇帝盖章,就可以施行了,于是才会有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

    王承恩站在乾清宫门外,轻声的喊着,“皇爷,皇爷,您醒了没?”

    站在王承恩的身后还有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孙承宗,孙承宗看着杨嗣昌,撇了撇头,意思是:“皇帝经常不上朝吗?”

    杨嗣昌摊摊手,耸耸肩。没过一会儿,殿里传出声音来,“老王,进来吧,”

    王承恩,向两位大人告了声罪,并让两位大人再次候着,推开殿门走了进去,走到朱由检身前,“哟,皇爷你怎么才醒啊,杨大人和孙大人,等您半天了。”边说边伺候着朱由检穿鞋,穿衣,让宫女打来热水,给朱由检洗脸。朱由检洗漱完毕,便来到东暖阁,对着王承恩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宫殿外的小太监,高声喊道:“宣,杨嗣昌,孙承宗,觐见。”

    杨嗣昌,孙承宗,快步走进东暖阁,躬身行礼,“微臣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端着茶水,轻声的吹了一下,抿了一口,“两位爱卿,平身,赐坐,”

    “谢陛下”

    门口小太监闻声,端来两张小凳子,杨嗣昌和孙承宗,站起身来坐到小凳子上。

    朱由检看向杨嗣昌身边这个老头,只见他身形佝偻,面容苍老如树皮,满脸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他的头发花白稀疏,如同冬日的残雪,稀稀拉拉地覆盖在头顶。

    眼神却依然锐利,犹如寒星般闪烁,透露出他内心的坚毅和智慧。他的身姿虽然不再挺拔,但却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雨的沉稳和坚定。

    他的嘴唇紧闭,似乎在默默思考着什么,嘴角偶尔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仿佛在回忆着往昔的辉煌。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也是他一生操劳的见证。

    朱由检看向孙承宗说道:“这位应该就是孙承宗,孙太傅吧,”

    孙承宗拱手说道,“回陛下,微臣正是孙承宗。”

    朱由检看向孙承宗,“太好了,孙太傅,你终于来了。”说完跑下台阶,拉起孙承宗的手,重重握了握,孙承宗被朱由检的动作搞得坐在凳子上,不知所措。

    孙承宗呆呆的看了一眼杨嗣昌,杨嗣昌扭头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面,不得不说皮鞋穿着就是舒服。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然后说道:“朕特意让人请孙太傅回京,是想让孙太傅总揽辽东,抵御鞑子。”

    孙承宗眼睛一亮,果然如此,“哎,看来这辈子跟辽东是撇不清关系了,”拱手说道:“陛下,想让微臣怎么做。”

    朱由检顿了顿说道:“现在的局势,外有女真鞑子,内有流贼作乱,朝廷必须先剿灭一方,不然腹背受敌,朕想让孙师傅,镇守辽东,不需要进攻,防守就行,保证两到三年之内,鞑子不能入关。不知孙师傅,意下如何。”

    孙承宗想了想,拱手回答道:“陛下,如果仅仅是防御的话,臣可以做到不放一个鞑子入关,”

    朱由检眼皮一抬,“孙师傅,以前鞑子入关都是从蒙古绕道长城,挖开长城进关,所以孙师傅,这个问题你怎么处理,”

    孙承宗,其实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 鞑子前三次都是从蒙古绕道,挖开长城进关劫掠,但长城一带,太宽了,只能固守城池,便拱手回答道:“陛下,只能多收集女真鞑子的情报,探查出他们的动向,毕竟长城沿线范围太广了,”

    朱由检并不满意这个回答。摇了摇说道:“这么说来,鞑子还是可以从蒙古绕道,来劫掠中原。孙师傅,你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孙承宗不停的思考着,回陛下:“倒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朱由检哦了一声,“孙师傅,说说看”

    孙承宗看了一眼杨嗣昌,开口说道:“陛下,可以把兵力布置在长城上,这是这样做,需要大量的兵力。”孙承宗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说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杨嗣昌这时开口说道,“陛下,兵部已经开始和女真鞑子接触了,希望可以议和,”

    孙承宗瞪大了双眼看着杨嗣昌:“杨大人,怎么能女真鞑子议和呢?女真人残害我们多少同袍,不能议和啊,陛下。”

    “孙大人,这都是缓兵之计,陛下说了,只是拖着他们,不让他们轻易叩关。”

    朱由检点点头,“杨大人说的没错,只是缓兵之计,孙师傅,你来总领辽东如何?

    孙承宗立马跪地叩首,“陛下,微臣愿意为朝廷捐献残躯。”

    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