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推广阿拉伯数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样一比较,诸位觉得如何?”朱由检让王承恩一手一个分别拿着两张纸。

    “陛下,这个数字简单明了。如果用这个记账的话,就会更方便。甚至我们用的一些量衡工具就可以更精确。”方以智指着阿拉伯数字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没错,陛下。”

    朱由检接着说道:“所以朕打算推广这种数字,首先我们先把数字印在我们新制的钱币上,从一到九,因为老百姓对于这种新东西有一个接受过程,印在钱上,无疑是最好的一种选择。刘爱卿,你负责这个。”

    “微臣遵旨。”

    “其次,在我们的新式学堂里,开展推广。方老师,你来负责,让工部的教员都使用这个。”

    “陛下,让臣来吧,臣接触这个数字比较久。密之他可能要差一些。葵心先生要负责马车工厂的进度。”宋应星躬身说道。

    “嗯,也可以,宋爱卿,那你就多费费心。”

    众人领到指令后,纷纷下去安排去了,刘文炳没有挨骂,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铸币厂,把铸币厂接收了,让巩永固来负责这一块的事宜。并把皇帝陛下的意见原封不动的告诉了巩永固,

    巩永固立刻就安排工匠们开始研制新的钱币。尽快做出样板,呈给朱由检御览。

    朱由检在皇宫里,也开展了阿拉伯数字的培训班。老师自然是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皇帝陛下。连朱由检都没想到,有一天他也能当老师。

    皇后等人在学会这种新数字之后,瞬间觉得那些个账簿,真的难看死了,因为有一些东西记不完还得翻页记。这个就不同了,一目了然,对于朱由检的第一批学生,他可是做到了真正的倾囊相授。

    半个月后,朱由检便收到了,铸币厂的第一批样板银币,朱由检拿了两枚银币在手上,然后把两枚银币撞在了一起,只听见叮的一声脆响。点点头:“不错,可以可以。”

    然后仔细打量了银币的正面和反面,正面是一个简易的太祖人头像,如果不是使劲观察根本看不出来是太祖,头像的下面刻着一钱的字样。反面是一个朵花,有点像月季,花的下面刻着1钱。然后是一些金币,九枚不同的面额,分别标示着上面的额度,大小也由面额的大小,依次递减。

    只有铜币的上面的面额跟金币银币不一样,因为铜币上面的刻度是十文到一百文。所以铜币的数量是十枚。

    朱由检看着巩永固问道:“驸马,为什么这个铜币跟其他两种不太一样?”

    “回陛下,是这样的,因为铜币的一文钱实在没法做,最低只能做出十文来。最高也只能做出一百文的,不然就太大了,谁愿意背着一个铜饼出门啊。”

    朱由检点点头,“这次做的不错,你回去之后,加大生产,不过一定得注意防伪,原来的宝钞就是防伪力度不够,才被老百姓弃用了,你让工匠们多费费心,加大一下这方面的力度。让他们放心,朕一定不会亏待他们。”

    “微臣遵旨。”

    “现在就开始印制吧。你一会去内帑拉金子银子和铜,争取在年前先弄一千万银子出来。”

    “微臣遵旨。臣这就下去安排。”

    朱由检点点头,巩永固随即躬身离开了东暖阁。

    既然已经制作出了新型货币,那么就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发行机构来负责发行事宜。朱由检还是希望能够由宝钞提举司来承担这项任务,但由于因为原来宝钞的连累。宝钞提举司声名狼藉,并不被人们所信任。因此,他决定给它换个新名字:银行。

    这个想法一旦形成,朱由检便立刻付诸行动。他拿起纸笔,开始在上面书写一些重要的信息。与此同时,他还吩咐王承恩带领一些人手去准备一些空白的折子。这些折子将用于记录和管理新型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检的计划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正在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产物——银行。这个创新将彻底改变货币的发行方式,并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朱由检仔细的查看了一眼自己写的计划,发现漏洞百出。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自己还真不是这块料啊!”

    于是朱由检把自己写的东西,缩减成了一个一个的问题,比如。钱要怎么存,银子怎么换,利息怎么算。写完之后,朱由检又想了一下,把自己写的东西,用手一揉,扔到了地上。“算了,先发行新的钱币吧,其他的慢慢来吧。是啊,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朱由检把内阁的成员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小会。就是商议银行的成立事宜。

    倪元璐看了新制的银币,开口说道:“陛下,这银币造型精美,老百姓肯定会喜欢的。不过这个银行是否划到户部管辖?”

    朱由检摇摇头。“银行是单独的部门不属于任何部门管辖,这其中的缘由,朕也相信你们能懂。”

    “回陛下,这个自然,毕竟涉及到钱财。我们明白,但是我们也必须做一定的监管,不然又像以前一样,滥发钱币。那就不好了。”李邦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