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鸿门宴(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完,刘邦也顾不上那一百来个随从了,弃车骑马,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的护送下顺着小路回到了灞上。

    秦朝灭亡之后,自视甚高且被众诸侯推崇为领袖的项羽,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论功行赏的重任。

    然而,面对这个重大决策时,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选项:第一个是效仿西周时期的姬发,称王并分封自己的家族子弟。

    第二个是沿袭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将各路诸侯封为王,并让自己成为霸主。

    第三个则是借鉴秦始皇的做法,摒弃分封制,独自掌控天下。

    对于秦始皇的模式,项羽并没有太多兴趣。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秦始皇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之所以短暂存在,其原因不仅在于严苛的刑法制度,更重要的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度。

    这种观点深深地影响着项羽的思考。

    然而,学习周武王也并非良策。

    当初周武王讨伐纣王时,主要依靠的是武王自身的力量,而如今项羽的军队却是由各路诸侯组成的联军。

    相比之下,项羽的实力明显不足以为敌,因此不得不顾及到其他诸侯的利益和感受。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久远且影响深远,导致秦末起义的英雄豪杰们心中都有一个裂土封王的愿望。

    比如陈胜,他刚刚打下陈县便迫不及待地自立为楚王,同时还允许或默认手下裂土称王,甚至支持六国后代复辟。

    对大多数人而言,统一中原并成为九州之主这样遥不可及的目标实在难以实现,但仅仅是占据一块地盘并封为诸侯王,这一理想却相对容易得多,足以令各路英雄心满意足。

    于是,项羽在成功灭秦之后,顺应了众人的心愿,选择裂土封王,并恢复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并存、由盟主主宰天下的政治格局。

    他选择了成就霸业,而非继承秦朝的帝业。

    在正式分封诸侯之前,项羽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名分。

    为此,他特意派遣使者返回楚国,向楚怀王熊心禀报情况,希望熊心能为他加封王爵。

    然而,楚王的回应却仅有简洁明了的两个字:“如约”。

    然而,这个约定竟然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这意味着如果刘邦率先攻破秦朝并进入咸阳城,那么他将被封为天下之王。

    这简直就是对项羽的一种侮辱和挑衅,毕竟刘邦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沛公,怎么能与他相提并论呢?

    项羽愤怒地咬着牙关,心中充满了怨恨。他决定不再听从熊心的命令,也不再把这个约定放在眼里。

    为了让怀王的约定成为一张废纸,他开始对着地图仔细研究,并思考如何分封天下。

    经过数天的深思熟虑,他终于有了一个计划。

    项羽决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重新划分各个诸侯国的领土,并削弱其他诸侯的势力。

    他要让那些曾经支持熊心的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强者,谁才有资格统治这片土地。

    这样一来,即使刘邦最终真的进入咸阳,他也无法称王,因为整个天下都已经被项羽牢牢掌控在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