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问鼎中原(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羽趁机手起枪落,果然有一员汉将被项羽杀死。

    赤泉侯杨喜见到项羽单人匹马,心中不禁一动,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趁机捞取功劳。

    于是他纵马疾驰,紧紧地跟在项羽身后,想要趁此机会将项羽一举拿下。

    然而,项羽突然回过头来,圆睁虎目,怒视着杨喜。那眼神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炽热,充满了威严和霸气。

    杨喜被项羽的目光所震慑,不禁心生恐惧,竟然吓得掉转马头,落荒而逃。

    项羽继续向前狂奔,一路上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以及百余名骑兵。

    最终,他成功地抵达了指定地点,并与其他二十七位壮士会合。

    经过一场激战,二十八名骑士中仅有两名不幸阵亡。

    趁着汉军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项羽迅速逃离战场,直奔长江边的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二十公里处乌江镇)。

    只要渡过长江,就能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江东。

    然而,在这一路上,其余的二十六位勇士要么英勇战死,要么不幸被俘,无一幸免。

    此时,乌江亭长已经忠实等候在此。他急切地对项羽说道:“大王,请尽快上船!这里只有我这一艘船,而且汉军没有船只,无法追击。”

    项羽望着眼前这位忠诚的乌江亭长,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笑容,既有欣喜,也有悲伤。

    在这走投无路之际,还有这样忠心耿耿的人惦记着自己,怎能不让他感到欣慰?

    然而,想起那八千名曾经追随他渡过长江的子弟兵,如今却无一生还,心中又涌起无尽的悲凉。

    项羽感慨地对乌江亭长说道:“天要亡我,就算渡过江去又能怎样呢?当年我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出征,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生还,我有何颜面再回到家乡面对那些父老乡亲们啊!

    罢了,罢了,我还是不回去了。这匹马名叫乌骓,一日可行千里,曾随我驰骋疆场。

    我实在不忍心让它和我一同死去,所以就将它托付给你吧。”说完,项羽轻轻地抚摸着马背,眼中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

    项羽将自己的乌骓马强行交给乌江亭长,然后徒步前行,转过身来面对追击的敌军,再次斩杀了数百名敌人,但他身上也遭受了十几处创伤。

    就在这时,项羽在追兵中看到了骑司马吕马童。原来,项羽和吕马童自幼相识,可以说是故交。

    于是,项羽对着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季悬赏千金,赐予万户食邑,只为换取我的首级。既然我注定要死,不如就将这份好处赠予你吧!\"

    言罢,项羽毅然拔剑自刎,当场身亡。

    霸王项羽一死,汉军的胆子立刻大了起来,众人纷纷涌向前去,争相抢夺项羽的尸体。

    甚至有人为了争夺尸体不惜自相残杀,项羽的尸首也被刀枪割裂。

    最终,郎中骑王翳、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郎中杨武分别获得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并因此得到了刘邦的赏赐。

    杨喜,一个名字平凡无奇的人,但正是因为他,杨家开始走向辉煌之路。

    杨喜带领着他的士兵成功地抢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并因此获得了赤泉侯的封号。

    这个小小的举动却改变了杨家的命运,从此他们踏上了显赫之路。

    然而,杨家的荣耀并没有止步于此。杨喜的后代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杨震。

    作为东汉太尉,杨震因其廉洁正直、公正无私的品质被誉为“四知先生”。

    他的品德和智慧使得杨家的名声越发响亮,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名门望族。

    杨坚,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自称是杨震的第十四代子孙。

    他的父亲杨忠追随宇文泰起义关西,由于立下赫赫战功,被赐予了普六如氏的姓氏,并担任柱国大司空等重要职务,最后被封为隋国公。

    杨忠去世后,杨坚继承了隋国公的爵位,继续传承着家族的荣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坚的势力逐渐壮大,他终于在公元581年废黜周静帝,建立了隋朝。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均田制、三省六部制等,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杨坚的统治奠定了隋朝繁荣昌盛的基础,也为后来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统一了南北,更在于对国家制度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这便是“抱大腿”这个词汇的起源!

    然而,故事还未结束。项羽自刎乌江之后,西楚的其他地方都纷纷投降,唯有鲁地仍然坚守不屈。

    原来,当年楚怀王曾将项羽封为鲁公,而鲁地的人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秉持着孔孟之道,坚决不肯向刘邦投降。

    刘邦原本打算血洗鲁地,但他想起鲁人坚守礼节道义,为主人尽忠死节,心中不禁有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