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和亲(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现在有个想法,如果按照上次的方式,再派一个假公主过去跟牧家和亲,你觉得怎么样?”

    娄敬听了这话,真是哭笑不得,连忙摆手道:“大王啊,你可不知道,自从你攻占咸阳以来,那些驻留在咸阳的牧家使者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你呢!

    他们对你的家庭情况那是了解得一清二楚啊,你有多少个儿子、多少个女儿,他们都门儿清着呢!”

    刘邦一听,却满不在乎地说:“哦,原来如此啊。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们应该不会介意这些吧?”

    说完,刘邦又厚着脸皮追问:“对了,那个牧家的使臣现在是不是还在洛阳城里?”

    娄敬点点头,无奈地说:“是的,大王,据臣所知,他们一直都在洛阳城里待着。也许是因为您最近事务繁忙,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刘邦想了想,拍着桌子说:“这样吧,娄爱卿,你替朕去和他们见个面,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们大汉和匈奴和亲的事情。顺便探探口风,看看他们有什么条件要求。”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使者馆的地面上,娄敬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牧家的使者馆。

    他身穿华丽的官服,神情严肃而坚定,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一进入使者馆,娄敬便径直走向主事之人的房间。

    主事之人正在处理事务,看到娄敬进来,连忙起身迎接。

    两人相互寒暄后,娄敬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来意,并与主事之人开始商讨和亲之事。

    \"娄大人,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此事关系重大,需要我向家族汇报并征求意见。能否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呢?\"主事之人沉思片刻后说道。

    其实,在牧家使者的心中,对于和亲一事还是比较赞同的。

    即使不是真正的公主,只要能促进双方贸易合作,也是值得考虑的。

    毕竟目前大汉与牧家之间尚未签署正式的自由贸易协议,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失。

    娄敬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行,我可以等待一个月。但希望你们能尽快给出答复,毕竟时间紧迫。\"

    主事之人微笑着回应:\"我和娄大人透个底,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至少有八成把握。你现在可以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宜了,有任何要求或条件都可以提出来。\"

    娄敬思考片刻后说:\"好,我明白了。不过现在我无法做出最终决定,需要等到明日禀报皇上之后再作定夺。\"

    主事之人表示理解,随后两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最后,娄敬告辞离开使者馆,留下主事之人继续处理其他事务。

    和匈奴和亲并没有依照娄敬的提议施行,和亲从一开始就变了味。

    汉高祖刘邦将假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开启了和亲政策,但后来的皇帝们有样学样了这一做法,将宗室女或宫女封为公主,远嫁匈奴。

    这些宫女大多来自民间,生活凄苦,进入宫廷后也常感寂寞。

    当她们被选中参与和亲时,往往成为敏感的文人们借题发挥的对象。

    和亲之后,汉朝与匈奴签订誓约,结为昆仲兄弟,双方各自安居乐业,互不侵犯。

    这样的做法旨在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同时也是对匈奴的一种赏赐和安抚。

    然而,这种和亲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不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屈辱性的妥协,损害了国家尊严。

    但无论如何,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匈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和亲确实为汉朝带来了间断性的、短暂的安宁。

    娄敬护送公主和亲归来后,便向刘邦进言:“匈奴、白羊和楼烦等族离长安很近,只有七百里,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能到达。关中受战争破损,人口少,土地肥沃。

    现在您虽然身居关中,但人口稀少,难以发展,应该充实。

    当初诸侯四起时,有田姓家族、楚国的昭、屈、景三族等豪强富户,他们势力强大,应该加以控制。

    还有,长安北近匈奴,东有过去的六国强族,如果天下发生变故,这些家族联合作乱,皇上您将坐立不安,难以入眠啊!

    微臣建议,将田姓、楚国、赵国、韩国和魏国等王族后裔和豪门富户全部迁往关中。

    这样一来,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可以成为抵御匈奴的力量;万一发生变故,皇上也可以有足够的兵力向东征伐。

    这一招,叫做强本抑末。”

    刘邦觉得娄敬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让他负责移民之事,并赐姓刘。此后,娄敬成为了刘敬。

    刘邦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纳这个建议,并下令从其他地区迁徙十万人口到关中地区,以充实那里的人口和资源。

    但这些被迁徙的人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一些富裕的商人以及地方豪族,他们的家族关系错综复杂,牵扯范围广泛。

    因此,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