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忠肝义胆,无愧明月(2/3)
敖,让贯高等人对他心怀不满。
如今,刘邦亲自出征,正是他们报仇雪恨的好时机。
贯高等人早已下定决心,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他们精心策划,事先埋伏在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南)的厕所夹壁中,准备给刘邦致命一击。只要刘邦上厕所,他们就能成功暗杀他。
刘邦的军队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柏人。刘邦打算在这里停留一晚,但就在这时,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皱起眉头,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身旁的人回答道:“这里是柏人县。”
听到这个地名,刘邦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喃喃自语道:“柏人者,迫于人!”仿佛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警告他不要停留此地。
刘邦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全军加快速度,迅速离开柏人,仿佛在逃避着什么可怕的东西。他的第六感,让他逃过一劫。
在紧张和压抑中苦苦等待了一整夜的贯高,直到天光大亮,才惊觉刘邦早已逃之夭夭。
这次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此结束。
事实上,事情已经败露,东窗事发了。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 198 年),贯高企图暗杀刘邦的阴谋被他的仇家告发。
刘邦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即下令逮捕张敖府中的所有人。
赵午等人深知自己难逃一死,为了避免遭受折磨和侮辱,他们选择了自杀,以求得一个干脆的结局。
然而,贯高的见识要比其他人更高一筹。
他痛骂那些自杀的人:“是谁让你们去刺杀刘邦的?赵王并没有参与这场谋杀,如今却也一同被捕;如果所有参与刺杀的人都死了,还有谁能为赵王洗刷冤屈呢?”
于是,贯高与张敖一起,登上囚车,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到了长安后,自然免不了要审讯一番。贯高一口咬定刺杀刘邦之事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主意,与张敖毫无关系。
刘邦对此并不相信,反而勃然大怒,命令狱吏严刑拷打。
狱吏们使用各种酷刑,先是用鞭子抽打,然后又用烧红的烙铁去烫他的肉体。
贯高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几乎快要死去,但仍然坚定地重复着之前的说法。
其实,刘邦之所以如此严厉地审问,就是想要借机除掉张敖。
毕竟,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如今,张敖作为赵王,地位尊崇,如果不将其除去,恐怕日后会成为心头大患。
因此,刘邦决定利用这次刺杀事件,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得知张敖被捕入狱的消息后,吕雉心急如焚。
她心疼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便向刘邦求情:“鲁元公主可是咱们的亲生骨肉啊!而且张敖还是我们的女婿,他怎么可能会刺杀您呢?”
然而,刘邦却大发雷霆,反驳道:“若是张敖当上了皇帝,那天下的美女岂不是任由他挑选?”
这一句话让吕雉无言以对,因为她明白了刘邦心中所想。
此刻,她明白无论如何劝说都是徒劳无功的,于是只能无奈地闭上嘴巴不再说话。
廷尉将审讯经过一一告诉刘邦,刘邦感叹道:“真是壮士啊!谁能给我私下去探探实情?”
中大夫泄公自告奋勇地说:“臣素知此人和赵王张敖关系密切,但他极重信誉,绝不会出卖主人。”
刘邦心中一动,觉得泄公或许可以探出真相,便命泄公前往狱中探听实情。
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其中一大部分功劳就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通过私下结交和收服各种人才,让他们为自己效力。
这种手段虽然有些不择手段,但却非常有效,使得刘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刘邦派泄公前去探听,泄公来到狱中见到贯高后,并没有直接询问案件情况,而是先说了一些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的话,并表示对他的劳苦深表同情。
两人聊得越来越投机,最后泄公才问起张敖究竟有没有参与谋反之事。
贯高坚定地回答:“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子女,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现在我的三族都因为这个案子而被牵连,按律应当处死,我怎么会用他们的生命来换取赵王的活命呢!再说,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之心,刺杀陛下完全是我们这些人自己策划的。”
接着,贯高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详细地告诉了泄公。
泄公回宫后,如实向刘邦禀报,刘邦终于相信张敖并未参与谋反,于是下令赦免了他。
“忠肝义胆,无愧日月”这八个字贯高当之无愧。有如此良将,真是张敖的福气啊!
p吕雉虽袒护张敖,但那只是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并非真心爱护张敖。
冷酷君王的内心也会有柔软之处。
贯高的高风亮节令刘邦佩服不已,于是他派遣泄公前去释放贯高。
如今,刘邦亲自出征,正是他们报仇雪恨的好时机。
贯高等人早已下定决心,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他们精心策划,事先埋伏在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南)的厕所夹壁中,准备给刘邦致命一击。只要刘邦上厕所,他们就能成功暗杀他。
刘邦的军队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柏人。刘邦打算在这里停留一晚,但就在这时,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皱起眉头,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身旁的人回答道:“这里是柏人县。”
听到这个地名,刘邦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喃喃自语道:“柏人者,迫于人!”仿佛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警告他不要停留此地。
刘邦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全军加快速度,迅速离开柏人,仿佛在逃避着什么可怕的东西。他的第六感,让他逃过一劫。
在紧张和压抑中苦苦等待了一整夜的贯高,直到天光大亮,才惊觉刘邦早已逃之夭夭。
这次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此结束。
事实上,事情已经败露,东窗事发了。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 198 年),贯高企图暗杀刘邦的阴谋被他的仇家告发。
刘邦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即下令逮捕张敖府中的所有人。
赵午等人深知自己难逃一死,为了避免遭受折磨和侮辱,他们选择了自杀,以求得一个干脆的结局。
然而,贯高的见识要比其他人更高一筹。
他痛骂那些自杀的人:“是谁让你们去刺杀刘邦的?赵王并没有参与这场谋杀,如今却也一同被捕;如果所有参与刺杀的人都死了,还有谁能为赵王洗刷冤屈呢?”
于是,贯高与张敖一起,登上囚车,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到了长安后,自然免不了要审讯一番。贯高一口咬定刺杀刘邦之事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主意,与张敖毫无关系。
刘邦对此并不相信,反而勃然大怒,命令狱吏严刑拷打。
狱吏们使用各种酷刑,先是用鞭子抽打,然后又用烧红的烙铁去烫他的肉体。
贯高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几乎快要死去,但仍然坚定地重复着之前的说法。
其实,刘邦之所以如此严厉地审问,就是想要借机除掉张敖。
毕竟,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如今,张敖作为赵王,地位尊崇,如果不将其除去,恐怕日后会成为心头大患。
因此,刘邦决定利用这次刺杀事件,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得知张敖被捕入狱的消息后,吕雉心急如焚。
她心疼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便向刘邦求情:“鲁元公主可是咱们的亲生骨肉啊!而且张敖还是我们的女婿,他怎么可能会刺杀您呢?”
然而,刘邦却大发雷霆,反驳道:“若是张敖当上了皇帝,那天下的美女岂不是任由他挑选?”
这一句话让吕雉无言以对,因为她明白了刘邦心中所想。
此刻,她明白无论如何劝说都是徒劳无功的,于是只能无奈地闭上嘴巴不再说话。
廷尉将审讯经过一一告诉刘邦,刘邦感叹道:“真是壮士啊!谁能给我私下去探探实情?”
中大夫泄公自告奋勇地说:“臣素知此人和赵王张敖关系密切,但他极重信誉,绝不会出卖主人。”
刘邦心中一动,觉得泄公或许可以探出真相,便命泄公前往狱中探听实情。
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其中一大部分功劳就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通过私下结交和收服各种人才,让他们为自己效力。
这种手段虽然有些不择手段,但却非常有效,使得刘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刘邦派泄公前去探听,泄公来到狱中见到贯高后,并没有直接询问案件情况,而是先说了一些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的话,并表示对他的劳苦深表同情。
两人聊得越来越投机,最后泄公才问起张敖究竟有没有参与谋反之事。
贯高坚定地回答:“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子女,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现在我的三族都因为这个案子而被牵连,按律应当处死,我怎么会用他们的生命来换取赵王的活命呢!再说,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之心,刺杀陛下完全是我们这些人自己策划的。”
接着,贯高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详细地告诉了泄公。
泄公回宫后,如实向刘邦禀报,刘邦终于相信张敖并未参与谋反,于是下令赦免了他。
“忠肝义胆,无愧日月”这八个字贯高当之无愧。有如此良将,真是张敖的福气啊!
p吕雉虽袒护张敖,但那只是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并非真心爱护张敖。
冷酷君王的内心也会有柔软之处。
贯高的高风亮节令刘邦佩服不已,于是他派遣泄公前去释放贯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