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西征中亚(2/3)
够进行一次示威性的军事行动,以起到威慑作用。
宽敞明亮的大厅内,众人围坐在一起。牧风高坐于上位,目光扫视着下方的一众大臣。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今,汉朝刘邦正忙于处理功臣之事,无暇顾及其他。这正是我们西征的绝佳时机,可以放心大胆地行动。”
听到这话,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财务大臣站起身来,拱手向牧风禀报:“启禀家主,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军队随时可以出征。”
牧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很好!那么,我们就定在三天后准时出征。”
此次西征,牧风共派遣了三万的轻骑兵以及一队的重骑兵。
重骑兵虽仅有一队,但他们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真正参与冲锋陷阵的只有其中三百人,而这三百人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身高至少要达到一米八五。
此外,每个人还配备了两名保障人员,他们的职责包括为战士穿戴盔甲、看守马匹以及及时更换疲惫的战马。
这样的配置使得重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若是步战,那就让重骑在前,而另外两人则在后面策应。
重骑的任务是迫使敌人先发起攻击,而那两名保障人员则负责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经过家族多次试验,发现这一队重骑兵在步战情况下,击败一万名步兵还是非常轻松的。
这样的战术安排和战斗力表现,无疑让人对他们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三天之后,整装待发的将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城门,士气高昂。
这一路上,每隔几十里都会有一个补给点。
这些补给点不仅提供了食物、水源等生活必需品,还为军队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
可以说,他们一路上都是轻装行军,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这样的行军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中亚。
随着距离中亚越来越近,地形也变得愈发复杂。
山脉起伏,河流交错,森林茂密,这些都给行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杨运深知此地的危险性,于是下令队伍放慢速度,派出更多的斥候去侦查前方道路和敌军的动向。
同时,他也提醒士兵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终于,在经过漫长的跋涉后,军队抵达了中亚边境。
杨运站在高处,望着眼前辽阔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这里是他家族的希望所在,也是他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
他深知,这场战争将决定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安营扎寨,进入战备状态。
他们搭建起营帐,布置好防御工事,储备足够的武器和粮食。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敌人的出现。
夜幕降临,营地周围一片宁静。
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篝火燃烧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杨运站在营帐前,凝视着远方,思考着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他知道,敌人可能随时来袭,而他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杨运和他的将士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挑战。
他们将用鲜血和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让敌人生活在恐惧之中。
随着杨运派出大量的探子,从他们口中得知生活在中亚的部落没有太多的警惕性,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他原本以为自己带领这么多军队来到中亚,对方肯定会拼死抵抗,但现实却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这些部落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毫无凝聚力。
“你们在地图上指出那些敌对你们商队的部落都在哪里?”杨运站在中亚地图旁,严肃地对着身边一群在中亚经商的商人说道。
这些商人纷纷走上前来,在地图上七嘴八舌地标记着大约七八个距离此处1000里以内敌对他们的部落。
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位置,杨运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都是一些犄角旮旯不是太大的部落?其他地方没有吗?”
其中一个代表连忙出声解释道:“启禀将军,这些部落已经是中亚比较大的部落了,每个部落都有四五千人呢!”
听到这个答案,杨运气得差点跳起来,指着那名商人骂道:“干,你怎么不早说?害我一直提心吊胆的。”
那名商人委屈地挠挠头,小声嘀咕道:“您也没问啊……”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监军就来到了杨运的营帐内,对他说:“杨将军,我来和你讨论一下如何处理这些各个部落的战俘。”
杨运看着眼前这位监军,笑着回答道:“嗯,好啊!有何指教?”
监军点了点头,认真地说:“家族的意思是让我们在这里建造一座城,而这次讨伐各个部落所获得的俘虏,将成为这座城池建设的劳动力。
由于这里距离家族太过遥远,如果要建
宽敞明亮的大厅内,众人围坐在一起。牧风高坐于上位,目光扫视着下方的一众大臣。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今,汉朝刘邦正忙于处理功臣之事,无暇顾及其他。这正是我们西征的绝佳时机,可以放心大胆地行动。”
听到这话,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财务大臣站起身来,拱手向牧风禀报:“启禀家主,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军队随时可以出征。”
牧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很好!那么,我们就定在三天后准时出征。”
此次西征,牧风共派遣了三万的轻骑兵以及一队的重骑兵。
重骑兵虽仅有一队,但他们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真正参与冲锋陷阵的只有其中三百人,而这三百人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身高至少要达到一米八五。
此外,每个人还配备了两名保障人员,他们的职责包括为战士穿戴盔甲、看守马匹以及及时更换疲惫的战马。
这样的配置使得重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若是步战,那就让重骑在前,而另外两人则在后面策应。
重骑的任务是迫使敌人先发起攻击,而那两名保障人员则负责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经过家族多次试验,发现这一队重骑兵在步战情况下,击败一万名步兵还是非常轻松的。
这样的战术安排和战斗力表现,无疑让人对他们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三天之后,整装待发的将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城门,士气高昂。
这一路上,每隔几十里都会有一个补给点。
这些补给点不仅提供了食物、水源等生活必需品,还为军队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
可以说,他们一路上都是轻装行军,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这样的行军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中亚。
随着距离中亚越来越近,地形也变得愈发复杂。
山脉起伏,河流交错,森林茂密,这些都给行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杨运深知此地的危险性,于是下令队伍放慢速度,派出更多的斥候去侦查前方道路和敌军的动向。
同时,他也提醒士兵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终于,在经过漫长的跋涉后,军队抵达了中亚边境。
杨运站在高处,望着眼前辽阔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这里是他家族的希望所在,也是他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
他深知,这场战争将决定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安营扎寨,进入战备状态。
他们搭建起营帐,布置好防御工事,储备足够的武器和粮食。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敌人的出现。
夜幕降临,营地周围一片宁静。
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篝火燃烧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杨运站在营帐前,凝视着远方,思考着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他知道,敌人可能随时来袭,而他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杨运和他的将士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挑战。
他们将用鲜血和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让敌人生活在恐惧之中。
随着杨运派出大量的探子,从他们口中得知生活在中亚的部落没有太多的警惕性,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他原本以为自己带领这么多军队来到中亚,对方肯定会拼死抵抗,但现实却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这些部落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毫无凝聚力。
“你们在地图上指出那些敌对你们商队的部落都在哪里?”杨运站在中亚地图旁,严肃地对着身边一群在中亚经商的商人说道。
这些商人纷纷走上前来,在地图上七嘴八舌地标记着大约七八个距离此处1000里以内敌对他们的部落。
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位置,杨运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都是一些犄角旮旯不是太大的部落?其他地方没有吗?”
其中一个代表连忙出声解释道:“启禀将军,这些部落已经是中亚比较大的部落了,每个部落都有四五千人呢!”
听到这个答案,杨运气得差点跳起来,指着那名商人骂道:“干,你怎么不早说?害我一直提心吊胆的。”
那名商人委屈地挠挠头,小声嘀咕道:“您也没问啊……”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监军就来到了杨运的营帐内,对他说:“杨将军,我来和你讨论一下如何处理这些各个部落的战俘。”
杨运看着眼前这位监军,笑着回答道:“嗯,好啊!有何指教?”
监军点了点头,认真地说:“家族的意思是让我们在这里建造一座城,而这次讨伐各个部落所获得的俘虏,将成为这座城池建设的劳动力。
由于这里距离家族太过遥远,如果要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