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弄钱(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发步枪子弹0.6美元,三千六百万发就要两千一百六十万美元,再加上枪支保养维修之类的费用,光这一万乡兵半年射击训练至少要让王琛花出去两千五百万美元,折算成RMB就是一亿七千万样子。

    要是以后再募兵呢?

    要是想弄高档点的军火来北宋呢?

    嗯,因为不熟悉军事方面的事情,他不知道有一种叫做训练弹的东西比较便宜,一直认为射击训练就是真枪实弹。

    王琛觉得军费上投资完全是个无底洞,如果真的和朝廷闹翻开战的话,保守估计自己需要弄一两百亿美金的军火。

    如今他才三十二亿多RMB,距离一两百亿美金差得远呢。

    不行,得多搞点钱了。

    前段时间一直没有好好鼓捣钱,王琛都是卖的存货弄了点钱。

    要怎样搞钱来得快呢?

    王琛开始琢磨了起来,有一点可以确定,想要来钱量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卖北宋时期的自然资源,也确实,他只有这么一个选择,可是卖什么自然资源比较好,又不容易在现代社会被人怀疑呢?

    这是个问题,得好好考虑一番才行。

    ……

    刚回到州衙。

    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

    王琛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一道圣旨就来了。

    传旨的还是白天想到的张公公,也就是张青认得爹。

    屋子里。

    张公公宣读圣旨道:“朕膺昊天之眷命,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五旬,在位一十六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很常规的一段话。

    王琛站在那边恭敬地听着,不论自己和赵匡胤暗地里有多不爽,明面上功夫还是要做的,毕竟对方是皇帝。

    不过今天的圣旨有些蹊跷,因为竟然用的是诏曰。

    像王琛上回封布洲子的时候,圣旨格式用的是“敕曰”,一般而言用于皇帝封官授爵。

    另外还有旨、诏、制、谕几种。“旨”是皇帝、太后或皇后向臣民发布各类命令指示的总称。“制”一般是皇帝颁行国家各类典章制度的重要文书,唐以后,凡行大赏罚、授大官爵位、革除旧制、赦免降虏等也用制书。至于“谕”的话不算正规文书。

    而“诏曰”格式就不一样了,一般都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要加盖玉玺。

    不管是宋朝的圣旨还是其他朝代的圣旨,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也就是说,皇帝有权利直接拟定圣旨,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大部分都是由宰相机构将意见写成札子,然后进呈皇帝,如果皇帝认可,才能够得到皇帝的授权开始拟定圣旨的草稿。而且不管这旨意是皇帝的想法还是来自于大臣,都必须先进入草诏的程序,一般情况下都是交由中书舍人起草。并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随便交给一个亲信或者太监随手一写就结束的。

    也就是说,这道圣旨是整个朝廷大佬们都认可的,必须去执行,如果执行不了,那么不好意思,抗旨,后果怎么样自己想吧。

    张公公继续宣读,“今听闻静海州判事王琛有鬼神之力,乃是本地城隍,朕特地为其正名,赐通州静海城隍名王琛,允许开宗立庙,受世人香火。”

    嗯?

    封我当城隍?

    还是官方承认的那种?

    王琛颇为诧异,可是不对啊,这算是加官进爵里面的一部分,照理说应当用敕曰,为什么会用诏曰?

    他沉住气,继续听下去。

    张公公停顿了下,“即王琛大夫拥有鬼神之力,想必电能之事做成易如反掌,虽朕已五十知天命,但仍望能尽快看见造福江山社稷的电能出现,朝议,满朝文武纷纷响应,故曰,一载见效,三载覆盖通州静海,五载淮南东路所见之处具有电能之光,诏曰,可。”

    如今圣旨结尾还不用“钦此”两个字,要到元朝初期开始,钦此才会成为圣旨结尾专用词,实际上赵匡胤的这道圣旨到这里算是把事情交代完了。

    然而王琛听完后却坐蜡了。

    你妹啊!

    让哥们儿一年之内给你搭建个发电厂出来?

    风力发电比较快,半年左右时间能搞定,火力发电随机组容量有点差异,但就算是小机组都要十五六个月啊。

    静海这里风力资源一般,建立风力发电厂基本上没戏,水力发电技术含量又比较高,最有可能的就是火力发电。

    一年?

    一年成立个篮子!

    王琛都想骂人了,之前他想着发电厂的事情慢慢拖,自己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出来,然后慢慢鼓捣,没想到老赵直接下死命令了,一年之内必须鼓捣出来。

    虽说按照历史进度来看,老赵大概还有大半年的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