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74、忙碌中的小插曲:阿拉伯数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仿佛丢了魂似的。

    苏澜发飙道:“呵,十个数字还没有学会,倒是先听起故事来了?告诉姐姐,你们有谁不想学?有谁不想写?”

    “姐姐,我们都学,我们都写!”三个小正太一脸惊慌。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姐姐的威胁啊!

    就这样,暂时抛开了阿拉伯风光和奇幻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以及芝麻开了门洞穴里面藏着奇异珍宝等幻想,几个小正太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到巳时林氏和刘珍回来时,惊讶地发现三个小正太正在纸上鬼画桃符,写着他们也不认识的奇形怪状的字。而且已经学会了在纸上记录:1个猪头;1个羊头;1个牛头;2扇猪肉;3篓花甲;4板豆腐;5匹绸缎;6条鳕鱼;7只肥鸡;8坛米酒;9盒点心。苏澜检查了,还别说,他们全部都写对了!

    至于80个鸡蛋,那是十位数了。苏澜没指望有人会写对,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苏源却写对了!苏澜真是太高兴了!看着苏源的笑脸,苏澜不禁有些恍惚,该不会是前世的弟弟也穿越到苏源身上了吧?

    刘珍拿着孩子们写的阿拉伯数字,先是看着发笑,后来神色渐渐凝重起来。也拿着纸笔,求教苏源他们。

    苏澜正在奇怪,怎么春红没有回来?姨母说,案子还没有审完呢,她们又要赶着送东西回来做午餐,于是只好先回来,再派人去接春红。说着,就叫小麻雀再跑一趟,去接春红。小麻雀听了,立刻答应下来,忙着卸下东西,然后挥着鞭子,兴高采烈地赶着马车又往殿州城而去。

    苏澜看着小麻雀高兴的样子,心里还在想着,这小麻雀好像特别喜欢马儿和马车。

    金嬷嬷和小花、小云忙着做饭,林氏则把五匹绸缎搬进屋里,跟刘珍一起开始剪剪裁裁,缝缝补补,就怕耽误孩子们过年穿新衣!刘珍一边忙,还在想着几个数字怎么念怎么写。

    林氏一边忙,一边告诉苏澜,早上去舍粥场的事情:“阿水娘真舍得,粥里面的大棒骨又增加了好几根。”林氏道,“阿水娘舍粥,我们去看看,表示支持,可不能抢了她的风头!”

    苏澜深以为是。她也检查了这两天收获的甘蔗和柴火,在考虑能否尽快开火熬糖。

    这时外面一片欢呼声。原来是瓦已经全部铺好了!也就是说,作坊顺利完工了!

    苏澜开心得直笑。林氏、刘珍和小家伙们都看着崭新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惊诧不已,尤其那直风灶和一排大铁锅更是又惊又喜。

    苏澜问云山,以现在直风灶、烟囱的情况,泥土还是湿的,可以顺利开工吗?云山胸有成竹地道:“当然可以开工了!直风灶和烟囱正需要火烤,烤干了就更好用了。”他看苏澜有些担心,道:“小姐不妨先试一下,有问题的话,正好我们在这里,顺手就给你解决了!”

    听到好消息的上、下李厝的里正李福、李禄也带着几个村民赶过来了。他们都对那一排大铁锅和高耸的烟囱非常好奇。

    李冲夫妻带着李珠也来了。李珠听说几个小正太已经听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和芝麻开门吧的故事,又急又气,眼泪汪汪,却又拼命忍住。几个小正太赶紧哄着她。刘嘉说,澜姐姐说了,得先学会阿拉伯数字才能听故事;苏源就提醒说,我们还没有学会阿拉伯数字,就听了故事哟?几个小正太想想也是,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先给她讲了起来,把李珠都听傻了。然后他们又教她学习阿拉伯数字。

    一时间,院子里人满为患。恰好金嬷嬷的小米粥和热腾腾的肉包子上来了,大家都一边咬着肉包子,一边哧溜哧溜地喝粥,一边指指点点,想象着熬糖后那火热、甜蜜的好日子。苏澜则安排人给李苦他们送饭食。

    苏澜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各位乡亲,明日辰时开始点火熬糖。可是这个熬糖的火一旦烧起来,就不能停,所以过年都不能休息,就是为了抢生意抢季节。不过,过年期间,我会给大家发双份的工钱!”前世,这就叫节假日加班费!

    李福、李禄和乡亲们都道:“小姐,千万别说什么双份工钱!只要能把蔗糖熬出来,怎样都行啊!”

    大家吃完包子喝完粥,就开始点火试灶。苏澜让人把几口铁锅灌满了水,既可以洗干净锅,又可以让郝四叔、郝四婶示范怎么熬糖。上、下李厝中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想学习熬糖,苏澜就让郝四叔、郝四婶先选了十个人。这样能择优选取,也能互相轮换着休息。

    一会儿,苏澜亲自点着了火。只听柴火劈啪啦啦直响,又见在烟囱拔火拔烟的作用下,火势顺着牛尾直风灶从第一口铁锅顺猛地往最后一口锅跑去,一会儿,整个直风灶都热乎起来,几口铁锅里的水也就相继沸腾起来!一句话,好用!

    大家都在那里议论纷纷。苏澜却把云山和他带来的砌匠请进屋里,先是表示感谢,又让刘珍把工钱给他们结了。又约好,初六他们还来帮忙建院子,建房子。因为事情多,希望云山多带一些砌匠过来。

    拿着超出原定工钱两成的沉甸甸的银子,云山高兴得不知所措,又激动万分:“小姐,这也太多了,愧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