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276、船坞(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无畏惧,宜于远洋航行!并且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福船使用牵星术导航、地标目标导航、水情和海底泥石导航和指南针导航等技术,极适合于远洋航行。而且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完善,装修富丽华美——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就蕴藏在福船那优美的流线和精巧的结构之中!

    苏澜期盼,自己的船应该就在其中吧?!

    极目远眺,苏澜又发现,这幅画面的正中央,是宽阔、平坦的龙坎江。在龙坎江上的某几个点上,左右各分离出两个树枝型的水道,左边东偏南约六十度倾斜,右边东偏北约六十度倾斜。每个水道进水口也是出水口。水道就是船坞,船坞上面还加盖了屋顶。不过,船坞的墙、顶的接缝并不严密,依稀可见船坞内有多艘船只。

    远远望去,苏澜觉得,这画面既像一株发财树,更像是猪八戒的巨大的钉耙,耙子的把杆是龙坎江,那几个钉齿就是树枝型船坞。她不由惊叹,这是一只搂金耙银的钉耙,耙的是造船业的黄金白银啊!

    杜诚也惊叹道:“难怪叫龙坎江,很像是金龙舞爪!”

    果然地位决定心胸,心胸决定眼界!自己爱钱,看到的是发财树,是搂金耙银的钉耙!而贵为皇子的杜诚,看到的是金龙舞爪!

    苏澜想,可不就是金龙,五只爪子,抓的是造船业的金和银!

    邓谦笑道:“陈公子,四个龙爪,就是修建船只的作塘,又叫船坞。面对海湾,中间是龙坎江主航道,由中间往旁边数,左边的,分别是南一塘和南二塘。同样地,右边的,分别是北一塘和北二塘。”

    为了行事方便,杜诚重用化名陈度,自然就是陈公子咯。

    苏澜知道,船坞是用来停泊、修理或者制造船只的地方,是停泊、修理或者制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是工作平台,是修、造船舶的场所。

    北宋初年,船官张平掌管陕西阳平造船厂,在渭河边造船。然而,渭河水流湍急,正制造一半的船只常被水流冲走,只好派一船三户守护,每年造船、修船所动用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后来张平便想了一个办法,命工人在岸边挖一个大坑,在坑中造船,船造好后,掘开一个缺口,将水引进坑中,船也就顺势浮了起来,得以驶入河中。从此这类大坑就被称为船坞。船坞的出现让造船变得简便又省力。

    又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熙宁年间,一艘长二十余丈的龙船,因船腹败坏,欲行修治,但在水中无法施工。宦官黄怀信发明一新方法,在京城汴梁金明池北,挖一能容纳龙船的大土坑,坑底打桩,桩上架粗大梁木,然后把土坑与金明池挖通,让池水流进坑里,并把龙船拖进来停靠在梁木上面,再把通向金明池的渠道隔断,用水车车出坑里的水,龙船就悬空架于梁木上了。等到修理完毕,再凿开渠道,把金明池的水引到坑里,龙船就又浮上水面驶出。这是世界上最早见诸记载的船坞。

    直到一四九五年,英国亨利七世时期,在普利茅斯建造了欧洲第一个干船坞,但比张平的船坞晚了五百多年,比黄怀信的船坞晚了四百多年。因此,“世界船坞之父”非中国北宋初年的张平莫属。

    苏澜指着作塘道:“龙坎船坞有几个作塘?”

    邓谦笑道:“四个作塘。这规模已经不小了。”

    “据我所知,其他船坞一般只有两个作塘。”何盾笑道,“殿州的莲花船坞虽然有四个作塘,但都比龙坎船坞要小。”

    杜诚问道:“无论造船还是修船,肯定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岸上,或者悬空架于梁木上。那么,船修好后,船怎么入水呢?”

    何盾笑道:“公子,龙坎船坞每个作塘上都有水闸,还有下滑水道。具体怎么操纵,还要请邓源先生来做介绍!”

    宣诚和易坐一直没有讲话。虽然他们也生活在内陆大江大湖之中,可是,如此规模的船坞,如此多的海船,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早已是瞠目结舌。

    苏瑞尚也没有讲话。他比任何人都要郁闷、焦虑。没有战船的海军能被称为海军吗?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皇上早日把银钱拨付到位,争取明年能够把大成海军船队建造完成!

    一行人牵着马匹,顺着龙坎南礁的海边小路向海湾走去。

    老远,有几个人笑着迎了上来,正是邓源和船坞的几个官员。邓源介绍,一个鸡皮鹤发的老者,是都水监官员车茗,负责制定造船计划,掌管造船业务。一个高胖中年大汉,是工部司官员鲁放,负责督查船务。一个瘦高条中年,是帮工指挥厅官员宇文东,负责监督造船工匠施工以保证造船质量。还有两个是作坊负责人,他们相当于前世的车间主任。其中,车茗是七品,鲁放和宇文东都是八品。邓源是志船,即设计部门的船样师傅,是匠人而非官员,自然没有品级。

    另外,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是振涛营千总、从四品扬威将军丁强。还有两个身着六品校尉军官服饰的宁波、扈加。原来,振涛营驻守在石寨大港以及船坞,负责港口贸易安全以及船坞造船安全。之前,船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