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277、宝船(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是腊月时节,集市也不分上午还是下午,仍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十分繁荣。酒铺、茶铺、食铺、点心铺人满为患,甚至还有书铺、布庄、绣楼、钱庄、银楼等。各种珍馐美味的香味和着酒香、茶香,伴着鸡鸭猪羊的叫声,在天地之间、海风惊涛中一起炖煮,真是烟火气十足!

    从集市出来,杜诚对车茗道:“看的出来,龙坎船坞从设计到施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套工作程序。能把载重多少作为设计指标,没有相当纯熟的工艺水平,显然是办不到的。”

    车茗不知道杜诚的身份,还以为他是苏瑞尚的扈从,当下谦虚地道:“过奖。”

    杜诚又问道:“龙坎船坞接不接洋人的订单?都有哪些洋人?来龙坎船坞造船,有没有条件限制,比如说,只要出钱,谁都可以来造船吗?”

    车茗道:“确实有洋人来造船。比如高丽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还有爪哇、吕宋、琉球的人。基本上,只要出钱,地方作保,我们就接单。当然,如果朝廷拨付的银两到了,我们可以给将军提前安排计划。”他还以为这个将军的扈从担心海军造船的排期有问题。

    杜诚问道:“有没有倭国人?”

    “有,但是不多。”车茗道,“对于倭国人,我们有特殊的要求,必须持市舶司的证明,证明他们是合法的商人才可。”

    杜诚点点头,又问了车茗一些申建程序以及审核、验收上的一些问题。

    邓源、邓谦兄弟则把苏澜请到一边。邓源悄声道:“县主,您的所有船只,按照您的要求,全部建造好了,都在海湾里停靠着。”

    苏澜唤来何盾:“一会儿,你去海湾把船交接一下。”

    她又唤来宣诚和易坐:“你们二人待会儿跟何船长去看船。我答应你们易舵主的三千石海船,你们只管去挑。具体的事情跟何船长商议。”

    宣诚和易坐虽然跟何盾已是熟人,但万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少年郎居然是有着十几年航海经验的老水手,而且还是多达十几艘大小海船的远洋船队的大船长,当即佩服之至。

    何盾带着宣诚和易坐到海湾去了。因为交接、检验程序复杂,事情繁琐,他们要在船坞多呆两天。

    何盾他们走后,邓源又小声道:“您的巨无霸,我正在设计。这可是我一生的追求,所以,格外仔细、谨慎。今天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苏澜从袖子里拿出几张图纸道:“邓先生,这是我从洋人那里淘来的宝船图纸。您看一看,可以参考一下。”

    邓源眼睛一亮,赶紧双手接了过去,迫不及待地将图纸展开,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忽然脸色大变,双手颤抖道:“县主,您哪来的图纸?”他困惑道,“奇怪,我们大成的造船术独步天下,世上无人媲美!可是,您从洋人那淘换来的船只图样,怎么这么先进?真是奇怪!”

    不怪邓源奇怪、困惑,苏澜给他的是郑和的宝船图纸。根据大成的度量衡,换算了尺寸,还特意标注了几个英文字母。乍一看,还真像是舶来货。苏澜有些愧疚:“还是以您的设计为主,这个图纸只是作为参考。”

    前世,弟弟苏广泽不仅是冷兵器的发烧友,也是古代帆船的发烧友,初中时还在帆船设计比赛中获过奖;尤其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和郑和宝船非常迷恋、推崇。为此,专门下载了后人复原的郑和宝船的图纸。苏澜给邓源的正是这些图纸。

    史料记载,明代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也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

    资料显示,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的船。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前世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较多,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一百四十八米,宽六十米。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

    二00四年,考古专家在南京龙江造船厂出土了一把古代工匠用来标注自己所生产商品的木尺——“魏家琴记”。“魏家琴记”的出土,解开了近些年来郑和宝船体积之谜。这根木尺证明了明代当年造船实用尺为一尺等于现在的31. 3厘米,那么根据这个尺寸,可以换算出四十四丈约等于一百三十八米。

    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席龙飞坚持“郑和宝船万吨巨轮”的说法。他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