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粒细沙(1)(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且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后卫部队拖延隆美尔的行军速度,为掩护主力撤退而做出牺牲,北非英军搞不好是要全部完蛋的。到那时,亚历山大、开罗乃至苏伊士运河的沦陷便都近在眼前了。

    如今自由法国和英国祸福相倚,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更何况,如果法军以大无畏的精神誓死坚守,难道只有死路一条吗?

    柯尼希伸出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加扎拉防线南北长六十五公里,在英军建立的“盒子”要塞之外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德意联军可动用的地面部队至多只有六七万人,封锁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英军能够在埃及与利比亚边境上的阿拉曼防线稳住阵脚,独立第一旅只需要放弃所有辎重,绕道至多一百公里,或许就能在避免与德军交火的情况下回到盟军的战线上。

    正在此时,通往第30军军指挥部的电话又一次响了,副官刘易斯上尉立刻拿起话筒:“这里是自由法国独立第一旅……好的,我马上向柯尼希上校转达。(英语)”

    副官抬起头,捂住话筒担忧地看向柯尼希:“咱们北面的第150旅正遭遇德军主力围攻,恐怕很难撑到明天上午,诺里中将恳请我们,看在抗战大局的份上,务必坚守比尔哈凯姆到最后一刻。我怎么向中将回复?”

    “用词这么谦卑,看来英国人是真急眼了。”柯尼希向副官伸出了手:“把电话给我。”

    “是,上校。”

    柯尼希接过电话,用英语对尼尔中将说:“我是旅长柯尼希,将军,请问您有何要求?(英语)”

    “请尽量坚守!”诺里的语气近乎哀求,“我知道让盟军承受如此大的牺牲实在不合情理,但你们的战果将决定盟军的北非战局!如果第八集团军撤不出来,一切就全完了!(英语)”

    正当尼尔中将说话的时候,副官接到了另一个电话:“上校,第22北非营遭遇进攻,这次是德国人,出动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

    指挥所外猛然爆发的激烈枪炮声侧面验证了前线阵地报告的准确性。

    柯尼希摆手示意副官安静,然后平静地向尼尔中将回复道:“我们会战斗到最后,将军。”

    …………

    而前线的艾维尔斯看着滚滚而来的德军坦克,却很难保持柯尼希那样的从容。正向他压过来的,是五辆二号坦克和十一辆三号坦克——正好是一个中型坦克连。

    二号坦克他倒是不怎么怕,但三号坦克就让他有些难受了。在他的阵地上总共有七门反坦克炮(比德内尔当时全营只有两门强太多了),然而它们全都是哈奇开斯公司在1934年生产的25毫米炮。

    这些小炮射速快、弹道平直,放在二三十年代倒是极好的反坦克武器,但它在400米上面对30度倾角的穿甲深度只有40来毫米,对付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完全不够看了。隔壁英国人连口径为40毫米的两磅炮都嫌弃,他的手里却只有些这样的烧火棍。

    艾维尔斯现在拿那些三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完全没有办法,因此只能用一些不知道管不管用的“小窍门”对付敌人。

    “诱饵开火!”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位于主阵地中央附近的两个反坦克炮组开始向敌军射击。而在两翼高地阵地上的反坦克炮却仍然保持沉默,仿佛他们根本没有反坦克武器一样。

    “德国人会上当吗?”副营长埃杜·吉尔摩中尉还是有些不安。

    “我只能说如果我是德国佬,我会把大多数三号坦克用于进攻中央阵地。”艾维尔斯趴在炮队镜上死死地盯着德国佬,等到德国佬的装甲部队分成三个矛头,分别指向他的三个阵地时,他终于松了口气。

    部下能不能抓住战机另当别论,但至少战机已经复现,一切照计划进行。

    德国的三号坦克向中央阵地汹涌而来,用猛烈的枪炮压制住了阵地上的法军官兵(隆美尔的部队惯好玩这招)。但战士们却没有动摇,更没有擅离职守,只是抱着武器找好掩护,而两个反坦克炮组更是以大无畏的勇气发挥着勒贝尔反坦克炮唯一的优势——速度轻、转移快。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拖拽着反坦克炮转移阵地,努力保存自己,从而竭尽所能地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艾维尔斯很快从望远镜中看到,其中一门反坦克炮在转移途中挨了一发近失弹,六名炮组战士几乎一瞬间就被一扫而空,然而过不多久,仅剩的两个炮兵浑身是血,招呼步兵战友帮他们推炮。

    看到这一幕的步兵毫不犹豫地钻出掩蔽部,补上了炮组伤亡的缺口,继续在枪林弹雨中布置阵地,炮组甚至还多了一个人。

    不到一分钟,这门反坦克炮便又一次对着敌人发射炮弹了。

    …………

    “装填曳光穿甲弹!”炮长怒吼道。

    “就绪!”

    “放!”

    反坦克炮发出轰鸣,抖气漫天尘埃,立刻将炮位上的步炮兵染成了“小黄人”。炮长来不及吐掉嘴里的沙子,而是死死地盯着他的目标:一辆距离他仅有不到二百米的三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