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斗法国(3)(2/3)
,卢申科主动站出来解释:“同志们,这是我自己申请的。”
“为什么?你干的不是挺好的吗?”李尔斯维克瞪着眼问道。
“那是同志们的功劳,我个人的贡献实在是不多。”卢申科微笑着说,“这件事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了,我到红空军来,本就是为法国志愿者服务的,政工和军事能力都差得很,就是一口法语还算流利,现在罗贝尔的俄语进步这么快,我也可以回到属于我的岗位上去了嘛。”
卢申科说完,师参谋长又说道:“卢申科同志的无私和勇敢,是我们,还有一线的红军指战员们都非常赞赏的,潘菲洛夫师的同志们非常欢迎咱们这位伏罗希洛夫射手加入他们的队伍,请大家放心,步兵同志们不会委屈了咱们的政委。”
飞行员们面面相觑了许久,才各怀心事地鼓起掌来。
会议结束之后,卢申科不出意外地迎来了一脸愧疚的罗贝尔。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等罗贝尔说话,卢申科抢先开口,“但是你先听我说。”
“嗯。”
“你们是志愿来苏联打仗的,本就不欠苏联人什么,这没错吧?”
罗贝尔无奈地点点头。
“我本来就是步兵军官,也没错吧?”
“……”
“所以——”卢申科揽上了罗贝尔的肩膀,“你和阿尔贝特他们至少让我整整一年没有出现在战壕里,躲过了那么多场伤亡巨大的大战役,我还得谢谢你们,你又愧疚什么?”
“唉……”罗贝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跟卢申科一块信步走着。
“到了茹科夫斯基学院可得好好学,学院很少吸纳非布尔什维克的外国人入学。”
“一定。”罗贝尔苦笑了一声,又说道,“其实我倒想把我老爸写的回忆录的前几章给你看看,老爸在那上边写了一大堆步兵对付步兵的阴点子,就像教材一样,说不定你也能用上。”
“就是你那本白封皮的《圣经》?”
“嗯,可惜它和我的行李一块,都叫该死的德国佬烧了。”
“也是不巧,偏偏把你们宿舍炸了。”
卢申科说完,转身面向罗贝尔,向他伸出了手:“希望咱们以后还能见面吧,提前祝你国庆节快乐。(法语)”
“谢谢。(法语)”
…………
“受阅三军集合完毕,请您指示!”
德内尔攥紧了手中的缰绳,暗自祈祷胯下的战马不要闹腾。
“开始!”戴高乐向身兼阅兵总指挥的戴泽南准将下达了命令。
德内尔向戴高乐举剑行礼,然后紧张兮兮地调转马头,大声下令道:“士兵——步枪上肩!齐步——走!”
领队手中的乐队指挥杖猛然向下一拉,雄壮的《桑布雷马斯河军团进行曲》回荡在伦敦的街头。自由法国陆海空三军官兵队列整齐,雄姿英发地走过在卡登花园外临时搭设的阅兵台。阅兵台上,高大的夏尔·戴高乐带领一众将校和官员,向举着洛林十字三色旗的旗手行注目礼。
而德内尔则赶紧操控战马走向阅兵台,在台下翻身下马,摸了摸马的额头后,便将缰绳交给一旁的卫兵,然后健步走上阅兵台,向戴高乐敬礼复命了。
戴高乐回礼后,德内尔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自由法国空军副部长,自己老部下多米尼克·穆兰上校。
“看出来你真有段时间没骑马了,让长官。”多米尼克压低声音对德内尔说道。
“幸亏没出什么岔子,我就说干脆坐汽车阅兵算了,骑什么马呀。”
“骑马多威武。”
德内尔闻言笑了:“再威武我自己又看不着,再说,你们怎么不骑马上呢?净折腾我是吧?”
多米尼克只能笑而不语,这话还真没法反驳,毕竟那些马术高超的老将军不是在维希,就是在北非,德内尔一个炮兵专科毕业的步兵指挥官,竟然还成了身在伦敦有资格担任阅兵总指挥的军官中骑术最好的,至少当年在圣西尔德内尔的骑术拿的还个优等。
毕竟祖父是骑兵指挥官嘛,多少也算有点家学渊源。
两人此后便不再交谈,开始严肃地观看阅兵。德内尔欣慰地看到,自由法国早已不复40年首次在伦敦阅兵时的寒酸,不止军队的兵力更加雄厚,军容更加齐整,装备更为完善,就连围观的群众也多了起来。那些叫好的声音中,即使法语没有压过英语,至少也是一样多了。
自由法国的壮大如此明显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或许这就是这场阅兵最大的意义。
在阅兵结束后,戴高乐向在场的法国侨民发表了演说:
“香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富于理智的人是忍过去的,富于情感的人是活过去的。’这使我想起了自由法国成立的这两年。有不少日子我们是活过去的,我们是富有感情的人,也有不少日子我们是忍过去的,啊,我们又是多么的富有理智!”
德内尔正专心地听着戴高乐的演讲,却被一个美国军
“为什么?你干的不是挺好的吗?”李尔斯维克瞪着眼问道。
“那是同志们的功劳,我个人的贡献实在是不多。”卢申科微笑着说,“这件事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了,我到红空军来,本就是为法国志愿者服务的,政工和军事能力都差得很,就是一口法语还算流利,现在罗贝尔的俄语进步这么快,我也可以回到属于我的岗位上去了嘛。”
卢申科说完,师参谋长又说道:“卢申科同志的无私和勇敢,是我们,还有一线的红军指战员们都非常赞赏的,潘菲洛夫师的同志们非常欢迎咱们这位伏罗希洛夫射手加入他们的队伍,请大家放心,步兵同志们不会委屈了咱们的政委。”
飞行员们面面相觑了许久,才各怀心事地鼓起掌来。
会议结束之后,卢申科不出意外地迎来了一脸愧疚的罗贝尔。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等罗贝尔说话,卢申科抢先开口,“但是你先听我说。”
“嗯。”
“你们是志愿来苏联打仗的,本就不欠苏联人什么,这没错吧?”
罗贝尔无奈地点点头。
“我本来就是步兵军官,也没错吧?”
“……”
“所以——”卢申科揽上了罗贝尔的肩膀,“你和阿尔贝特他们至少让我整整一年没有出现在战壕里,躲过了那么多场伤亡巨大的大战役,我还得谢谢你们,你又愧疚什么?”
“唉……”罗贝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跟卢申科一块信步走着。
“到了茹科夫斯基学院可得好好学,学院很少吸纳非布尔什维克的外国人入学。”
“一定。”罗贝尔苦笑了一声,又说道,“其实我倒想把我老爸写的回忆录的前几章给你看看,老爸在那上边写了一大堆步兵对付步兵的阴点子,就像教材一样,说不定你也能用上。”
“就是你那本白封皮的《圣经》?”
“嗯,可惜它和我的行李一块,都叫该死的德国佬烧了。”
“也是不巧,偏偏把你们宿舍炸了。”
卢申科说完,转身面向罗贝尔,向他伸出了手:“希望咱们以后还能见面吧,提前祝你国庆节快乐。(法语)”
“谢谢。(法语)”
…………
“受阅三军集合完毕,请您指示!”
德内尔攥紧了手中的缰绳,暗自祈祷胯下的战马不要闹腾。
“开始!”戴高乐向身兼阅兵总指挥的戴泽南准将下达了命令。
德内尔向戴高乐举剑行礼,然后紧张兮兮地调转马头,大声下令道:“士兵——步枪上肩!齐步——走!”
领队手中的乐队指挥杖猛然向下一拉,雄壮的《桑布雷马斯河军团进行曲》回荡在伦敦的街头。自由法国陆海空三军官兵队列整齐,雄姿英发地走过在卡登花园外临时搭设的阅兵台。阅兵台上,高大的夏尔·戴高乐带领一众将校和官员,向举着洛林十字三色旗的旗手行注目礼。
而德内尔则赶紧操控战马走向阅兵台,在台下翻身下马,摸了摸马的额头后,便将缰绳交给一旁的卫兵,然后健步走上阅兵台,向戴高乐敬礼复命了。
戴高乐回礼后,德内尔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自由法国空军副部长,自己老部下多米尼克·穆兰上校。
“看出来你真有段时间没骑马了,让长官。”多米尼克压低声音对德内尔说道。
“幸亏没出什么岔子,我就说干脆坐汽车阅兵算了,骑什么马呀。”
“骑马多威武。”
德内尔闻言笑了:“再威武我自己又看不着,再说,你们怎么不骑马上呢?净折腾我是吧?”
多米尼克只能笑而不语,这话还真没法反驳,毕竟那些马术高超的老将军不是在维希,就是在北非,德内尔一个炮兵专科毕业的步兵指挥官,竟然还成了身在伦敦有资格担任阅兵总指挥的军官中骑术最好的,至少当年在圣西尔德内尔的骑术拿的还个优等。
毕竟祖父是骑兵指挥官嘛,多少也算有点家学渊源。
两人此后便不再交谈,开始严肃地观看阅兵。德内尔欣慰地看到,自由法国早已不复40年首次在伦敦阅兵时的寒酸,不止军队的兵力更加雄厚,军容更加齐整,装备更为完善,就连围观的群众也多了起来。那些叫好的声音中,即使法语没有压过英语,至少也是一样多了。
自由法国的壮大如此明显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或许这就是这场阅兵最大的意义。
在阅兵结束后,戴高乐向在场的法国侨民发表了演说:
“香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富于理智的人是忍过去的,富于情感的人是活过去的。’这使我想起了自由法国成立的这两年。有不少日子我们是活过去的,我们是富有感情的人,也有不少日子我们是忍过去的,啊,我们又是多么的富有理智!”
德内尔正专心地听着戴高乐的演讲,却被一个美国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