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慈善的种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帮助贫困村里的孩子盖教室、捐学校,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为他们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而这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于是,等开放之后四合院里的人们在开公司赚钱之余,真的投入到慈善行业当中去了。

    他们不管别的,只专注于捐赠学校这一件事情。

    截止到赵阅穿越的那一年,他们捐建的学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学校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更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四合院里的人们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的求知光芒,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每一次收到孩子们的感谢信或者看到他们的优异成绩,都让四合院里的人们感到无比欣慰。

    多年来,他们坚持捐建学校,培养了不知道多少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有的成为了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有的则投身社会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5号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幸福和满足。

    忽然有一天,四九城的人们突然意识到这95号好像还跟量劫期间一样,还是惹不得,这跟钱多钱少无关,这是……

    不过这都后话,暂且不提。

    随后小老头带着人清理了路障,然后自己带着刘光齐他们往公社赶,路上小老头又抽了自己一嘴巴,有些尴尬地道:“瞧这事儿整得,恩人,我忘了问你们的名字。”

    刘光齐笑了笑,摆摆手道:“行了,你别问了,赶紧带路吧,我们名字你们没必要知道,我们不图你们的感谢,只要以后你们村里也能出大学生我们就满足了。”

    “那不行,恩人的名字我们怎么能不问?”

    “别问,再问不捐了。”

    “我……”

    刘光齐不是高光亮洁,之所以不说姓名就是不想把这事儿弄得大张旗鼓,万一引起有心人注意就麻烦了。

    一切小心为重嘛,但他忘了之前他说他们是纺织厂和轧钢厂的工人了,小老头可没忘,他把这事儿紧紧的记在心里。

    到了公社,主任和书籍一听四九城路过的人要给他们下辖生产队捐学校,那喜的不得了,带着一堆干部连连保证肯定会把钱落实到实处,生怕四合院里人不信,他们还写了书面承诺,按指印的那种。

    有了保证刘光齐他们就放下了心,二话没说就把出来时候带着的钱拿出一部分捐了,足够盖学校的了。

    公社主任也问了他们的名字和单位,刘光齐笑而不语摆摆手就蹬车离去,连饭都没留下吃一口。

    见此,这个主任感慨道:“做了好事却不留名,四九城人这觉悟就是高,不愧天天受领导的熏陶。”

    这时小老头正色道:“主任,我知道他们是四九城纺织厂和轧钢厂的。”

    “哦?知道他们单位?那就好!”主任沉吟片刻道:“回头咱们写封感谢信,等省里供销社收购货物的车辆来的时候咱们公社派个人带着吃的蹭他们车,然后再蹭省供销社去四九城的车,到了四九城去这两个单位找他们领导,再次感谢一下,他们工人挣得虽然多,但也得养家糊口,他们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也不容易,咱们不能不懂事!”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让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小老头也深有同感,但他注意力都集中在前面那些话了,听到去四九城连车票都不买还得蹭车有些感慨,公社咋也跟他们村里一样那么穷?

    想到此处他又警惕起来,催着主任和书籍赶紧把他们学校落实了,他生怕公社把这钱吞了。

    虽然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但写的再清楚也没落袋为安强,毕竟凡事都有例外。

    除此之外他还怕其他村里得到消息打这笔钱的主意,反正是盖学校,盖哪个村儿不都一样吗?

    主任和书籍对视一眼,无奈一笑,他们公社还能把盖学校的钱吞了不成?

    事后刘光齐给易中海打了个电话,把这事儿详细的说了一遍,易中海心里松了口气,没出事儿就好,随即又莞尔一笑,他不反对刘光齐他们做好事,反正最后荣誉都会落在95号头上,他也有荣与焉。

    再次嘱咐他们路上小心就挂了电话,然后对竖着耳朵倾听的院里人说:“行了,没事儿了,这回安心了吧,你们这一天天的,闲着没事就惦记那点血汗钱,光齐他们还能给弄丢了不成,你们能有点出息不?”

    院里人讪讪的笑了笑,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他们都看出易中海有些不高兴了。

    再看赵阅他们,他此时正在专列上呼呼大睡,赵寰辰和赵皓月也是如此,那呼噜一个打的比一个响。

    赵语曦则和王虎坐面对面,中间的桌子上摆着卤猪蹄、鸡爪子、瓜子花生和水果,俩人吃的不亦乐乎。

    赵辰曦咂咂嘴,对一旁看着窗外发呆的林嘉怡道:“妈,我爸、虎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