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得机会出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立国时,分封诸侯四十有三,经过两百余年的变迁,如今大国有九,小国还剩下十一。

    梁国,就是九大诸侯之一。

    九大诸侯,不管是疆土还是军事实力,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朝廷,如今他们还愿意尊皇帝为天下共主,无非是想在法理上占据主动。

    否则师出无名,会被其他诸侯扑上来,撕扯得连渣都不剩。

    在赵琮勋原本的时空,有一个朝代极其相似。

    东周!

    赵琮勋是高材生,虽然算不上熟读史书,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还是知道的。

    如果不早做谋划,按照历史的发展,明王朝最后的结局,只会同另一个时空的东周一样。

    这些大佬可以改换门庭,甚至皇子也能给自己谋一条生路。可坐在这龙椅之上的皇帝,和坐在阶下的太子,这对君臣父子,只会有一种结局。

    所以——

    当听到那幽幽的声音时,太子不慌不忙的顶了回去。

    “孤乃太子,位列诸王之上,怎么,杜学士认为孤没有资格?”

    原来,刚才出声质疑的,是内阁首辅杜青林。

    杜学士冲太子微微躬身,表示不敢!

    太子也笑着表示就此揭过。

    “梁王手握重兵,又替帝国镇守北境,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他的请求,实在是不好驳回。”

    杜学士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

    “礼部什么意见?”就在太子准备继续反驳的时候,皇帝突然问道。

    “梁王奏请,与礼制不符,礼部的建议是驳回。”

    韩尚书出列,冲皇帝拱手弯腰。

    杜学士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六部、都察院、再加上各地督抚,所有的大佬中,只有此人仗着资历屡唱反调,杜学士指使御史弹劾,全部被留中不发。

    “那就按礼部的意见处置!”皇帝一锤定音。

    “吾皇圣明!”韩尚书再次拱手弯腰。

    剩下的议题,等到皇帝再次询问,太子的回答又变成了那一句全凭父皇做主!

    散朝后,太子在金銮殿外再次被太监拦下,然后被请到了乾清宫。

    跪下、磕头,在皇帝面前,太子信奉礼多人不怪。

    “平身!”皇帝的声音中透出了丝丝威严。

    谢恩,太子这才起身,垂手弯腰。

    “你觉得梁王请封世子,是另有所图?”

    皇帝破天荒的没有批阅奏折,而是在殿内来回踱步。

    “是!”太子回答得十分干脆。

    他相信在对待诸侯的问题上,皇帝与他的看法一定会高度一致。

    当然,如果、万一皇帝对诸侯没有丝毫戒备,他会做得比这具躯体的上一任主人更加决绝。

    “说说你的看法!”

    “梁王请立世子,无非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梁王命不久矣,需要早立世子,杜绝兄弟阋墙。不过梁王正值壮年,听说功夫还相当不错,所以儿臣觉得不太可能。”

    “第二种,就是梁王想要借助世子的身份——”

    说到这里,太子就不再继续往下。

    “不要停,说下去!”皇帝走得很慢,脸色也有些凝重。

    “接下来的猜测,连儿臣自己都觉得有些离谱。”太子可不愿自己落下一个信口开河的名声。

    皇帝微微一笑,觉得太子自从落水以后,变得稳重不少。

    “说吧,权当给朕讲一个故事。”

    “世子的身份,足以坐镇都城,这样梁王就没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带兵北进。”

    说完后,太子把腰又往下弯了弯。

    皇帝听后,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挥挥手让太子退下,皇帝也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思绪。

    他虽然对诸侯处处防范,不过很明显,自己挑选的继承人,对诸侯的防备要更加激进。

    不过太子才刚刚走到门口,又被皇帝叫住。

    “诚阳侯病重,你去看望一下!”

    诚阳侯,邓侍郎的父亲,也就是太子的外公。

    “儿臣遵命!”太子弯腰应下。

    宫城外面是皇城,皇城外面是内城。太子看京师舆图时,视线缓缓南移,那里还有一座外城。

    皇城内除了装着各大衙门,也是王公贵族们的生活起居之地。

    例如太子的外家,原本是住在内城的,可自从家中出了一位皇后,就从内城搬进了皇城。

    当然,除了极少数与国同休的爵位,绝大部分都是要降等袭爵的。等到传上几代,家中要是没人在朝堂上占据要职,就算心中有再多的不甘,也只得乖乖的从皇城搬出去。

    否则,皇城里的那些猛兽会把他们吞得连渣都不剩。

    原本太子就想着找个机会出宫逛逛,就算不能出京,在城里面转转也是不错的。

    用他原本那个时空的说法,这叫深入基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