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两位大诸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在诸侯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梁国与燕国!

    上百年来,这两家诸侯一直都极为默契,联手做下了许多大事。

    甚至,燕国一度还对梁国言听计从。

    至少甘泉之围,就出现了梁国的影子。

    不过,燕王并非是无底线的配合,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那就是梁国的大军,不准踏入燕国半步。

    虽然他没有听过假途灭虢的典故,不过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俗语,经常在他的口中出现。

    当然,他的祖先也是用这种方式,吞掉了周边的几家小诸侯。

    燕王固执己见,梁王就只得硬生生的从代国碾压过去。

    代国有什么?

    有长岭!

    这可是一块无比巨大的拦路石。

    想当年游牧部落最鼎盛的时期,也只能止步于长岭,无法再南下一步。

    就在梁王苦思对策的时候,朝廷突然出手,开始打压燕宋两国。

    这一举动让梁王茅塞顿开!

    既然燕王不愿意借道,那就干脆将燕国变成梁国的一部分。

    所以,这就有了后来的梁国使者进京,在暗中推波助澜。

    如果将燕国抛弃缓冲地带的行为无限扩大,梁王就能找到合法的借口出兵。

    可人算不如天算,梁王还没高兴多久,使者就被人当街刺死。

    在相国的一番开导下,原本十分沮丧和愤怒的梁王,再次兴奋起来。

    使者遇刺,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怪罪到燕国的头上,然后发动一场有限度的复仇之战。

    不需要占领燕国的全境,只要能打通到西原的通道,黑水军就可以直逼帝国的粮仓。

    没想到,既腐朽又官僚的朝廷,居然完成了一次高效的侦破。

    在背后捅刀的,是吴王!

    如果朝廷查出来的背后主使是某位官员,梁王可以大声质疑,甚至不予认可,但是吴王——

    梁王绝不认为朝廷会明目张胆的栽赃一位大诸侯,全天下的人也不会有这个想法。

    梁王并不意外!

    尽管梁国与吴国最近眉来眼去、互动频繁,可那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达成的暂时的同盟。

    至于吴国的这一举动,梁王可不认为吴王是在助自己一臂之力。

    唯一的可能,是吴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打算借梁王之手,来开启乱世的局面。

    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吴王失去耐心?

    梁王的判断,是年龄!

    梁王正值壮年,就算再等上几年,也不是不行。

    不过吴王的年纪同郑亲王差不多,按照这时代的平均年龄,再过上几年,别说提刀上马,他还在不在人世,都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吴国的世子没有吴王的魄力,这一点,梁王清楚,吴王更加明白。

    他要在有生之年,给自己的继承人开创一个稳固的局面。

    创业,世子不行!

    不过守成,世子还是能够做到!

    所以说啊,年轻——真好!

    除了感慨没有纯洁的友谊,梁王还有一层顾虑,那就是陈国。

    陈国尚武,兵员素质一直都相当不错。

    虽然陈王准备将最宠爱的女儿嫁入京城,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态度。可陈国扩军的消息,还是让梁王提高了警惕。

    坐拥十几万的虎狼之师,难道还对付不了一群野人?

    梁王认定陈国的扩军,是在为将来做准备。

    鹬蚌相争,渔翁获利!

    等到其他几家诸侯斗得你死我活,陈国只需要站出来收拾残局。

    心头同样充满着困扰的,还有徐王。

    虽然通过联姻,徐国拉近了同周边诸侯的关系,特别是与宋、越两国的关系。

    不过老辣的徐王十分清楚,这种关系,只能保证在和平的时候互惠互利。

    同梁王相比,徐王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那就是通往京城的道路,算是一马平川。

    如果双方同时行动,徐王有绝对的把握先一步攻到京城。

    让他困惑的,是越王的态度。

    隐瞒人口也好,掌控着数十万的大军也好,当这些消息传得天下皆知的时候,越王曾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在乎。

    相反,对于有一个强大的亲戚,他甚至还不止一次的表达出自己的喜悦。

    是的,两国世代联姻,不是亲戚,又是什么?

    但是,越王也同时表达了对太子的支持。

    越国遍地是宝,南边那群猴子的地盘上,值钱的东西更多。

    可两百余年来,只有在太子的提醒下,越国才能将它们换成黄金珠宝,供越王挥霍。

    香料生意的利润,远远超出了越王的估计,太子的来信中,告诉他这是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