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赵小山道观之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赵小山自穿越以来第一次长途旅行,虽然全程乘坐马车,但古代的“高速公路”只是相对宽敞,地面凹凸不平坑坑包包的太多了。

    刚开始出发时还很新鲜,和同龄的朋友们坐在马车里吃点干果唠唠小嗑看看风景,路过陌生郡县时便出去走走,当是领略风光了。

    但后半程所有人对千篇一律的风景都看够了,赵小山被马车颠的别说吃干果了,连正常的干粮都吃不下了。

    等终于睡饱了,坐在面馆里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时,赵小山才觉得又活了过来。

    “我这骨头都快散架了,今天早晨穿裤子感觉腰都肥了,脸小了一圈。”

    别说他了,几乎所有人都瘦了一大圈,除了史学政。

    真没看出来,这史学政竟是他们这一行人中体力最好的,每天都神采奕奕的,哪怕昨天到了青州府还张罗着晚上给学生再补补课。

    途中看到几个学子脸色蜡黄蔫头耷脑的还一顿教训,嘴里训斥着他们体质这么差如何应付为期三天的府试!待这次回去后他定要和教谕好好说说,加强他们的体能训练。

    “伯玉哥,就剩三天时间了,你还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买啥你和我说,我和狗子就解决了。”

    陈狗子在旁边猛点头,他喜欢和赵小山一起逛街!

    每次他俩一起走他想吃啥买啥山子掏钱都特别痛快,让他有种自己是超级大地主的错觉。

    这一路走来他简直不要太幸福,好想还俗啊……

    倒是一旁的李伯玉摇了摇头,“考试所需的笔墨等物不需要我们准备,考场都有提供,史学政说这几天让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就老实的待在客栈备考即可。”

    现在秋闱在即,全省的秀才都汇聚在此,人多嘴杂,还是莫要多生事端为好。

    就他们吃饭这一会的功夫便听到了很多这届秀才的轶事,就连最有可能夺取解元的热门人选都出炉了。

    有来自定襄郡的崔光表、冒兴郡的裴重、文安郡的赵洞和荣河郡的张臻和青州府本地的李可封、沈坤,这几位都是大热的人选。

    当然了,这几个人的出身也是大有来头。

    其中崔光表是定襄郡通判的嫡次子,据说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是衍圣公孔家的庶枝,出身不可谓不高。

    李可封是前宰相的曾孙,现在随父亲在青州府任职。

    裴重赵洞张臻都是出自一般的书香门第,只有沈坤有意思,竟是出身武将世家。

    他是青州府本地驻军守备之子,人家不爱武装爱文墨,自小聪颖好学,脱离了父辈的打打杀杀,走上了文举的路子。

    听说这几人都是人才斐然的青年才俊,一直文声远扬,名气不相上下。

    现在青州府有一些赌场甚至开了场子押注,其中青州府的李可封赌注最大,沈坤其次。

    听着周围对这几人高声热烈的探讨,李伯玉脸上生羡眼底黯然。

    他今年春天刚考取秀才,按理说都不应该来参加秋闱,毕竟不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考试经验上他都有欠缺。

    可秋闱三年一次,这次不来他便要再等三年。

    因为有赵小山在背后支持,他才敢抱着一丝侥幸跟着史学政一起过来。

    只不过耳边听到那些天之骄子的过往经历,李伯玉说不黯然是不可能的。

    卑微的出身注定了他求学之路是艰辛的,他没抱怨没自卑,只是有一丝丝的不甘。

    若是他也有那般的出身,是否也能取得那样耀眼的成绩呢。

    黄任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他怎能不知,不过是装作没听见罢了。

    其实这些人说的也对,自己底子浅薄,又如何能在这般激烈的竞争中侥幸获胜。

    不说那几个解元的热门人选,光他们县学的十几人里,自己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李伯玉的沉默赵小山如何能不懂,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状似玩笑的说道:

    “行,你回去好好温习功课,我和狗子去赌场看看,也给你来一注,嘿嘿~”

    李伯玉听罢连忙摆摆手,“可别可别,你去押别人就好了,别带上我。”

    “怕啥,你听他们吹牛吧,什么三岁写字六岁作诗的,都是噱头,真实情况指不定咋样呢!伯玉哥,你是第一年参加,本就是来积攒经验的,可别给自己定啥目标。

    有几个十几岁就能考上举人的,谁不是两三次甚至八九次熬到白头了也没考上,平常心!你等着,我这次就给你押九百九十九文钱,祝你九天揽月九转功成十拿九稳!”

    赵小山一番插科打诨成功驱散了李伯玉心中的阴霾,没错,自己没有高贵的出身,但他有坚强的后盾,还有不懈的努力。

    这次不成功就下次,他还年轻,有的是未来。

    连续三次不成他就回古仙村,跟赵小山做生意,给他当账房,在村学教书,把村里有天赋的孩子培养起来。

    “行,我就借您吉言了大财主。”

    三个人说罢,李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