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郡守大人来了(2/3)
作坊和米粉作坊可不一样,它将是大景朝唯一一个高端奢侈品产出地,以后全大景朝的琉璃都要从这出,作坊的运营万不能出一点点意外。”
若要雇人干活,人多嘴杂,保不齐哪里便出了错漏。
琉璃制作原理简单,利润又大,财帛动人心,若真有人见钱眼开将制作方法泄露出去,那他还不悔死?
为了杜绝这些问题,他直接釜底抽薪,所用的匠人都是买来的,省心省力。
虽然前期投资是大了点,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道理都是相通的。
当天赵小山领了这么多人回家时,刘氏一个趔趄差点没摔倒。
她知道自家儿子是干大事的人,可这么不声不响就弄回来四十多号人,还是懵了。
这么多人,往哪放啊,这人不是牲口,给个露天的窝棚就能住,这里面还有孩子,连安置都费劲。
好在高山园区员工宿舍还有剩,先让那些两口子带孩子的过去住。剩下那些光棍汉,直接打发到米粉作坊和肥皂作坊的厂房里。
现在是夏天,只要有个瓦能遮雨有个墙能挡风就行。
有了人有了钱,赵小山的琉璃作坊大业便轰轰隆隆的开始了。
先是挖地基,再是建厂房,琉璃作坊按照赵小山的规划一点一点拔地而起。
同时,赵家村的玉米也丰收了。
经过十多天的抢收,田间的玉米脱棒,晒干,收仓入库。
看着堆的高高的玉米山,所有人喜笑颜开。
丰收,永远都是最动听的词汇。
玉米虽然是新鲜物种,但所有人都不怕亏损,因为县衙早就说好了要收购。
如此高产的作物,全大景朝只有他们村有种,朝廷要想推广良种,只能从他们手里买,价格还不会低!
就算朝廷要不了这么多,赵小山也说过会收购。
这玉米是陛下亲自夸奖过的作物,荣河郡郡守大人为表重视,竟打算亲自带收粮队前来收购,不用他们送过去。
官府来人这一天,赵小山再次给众人放了一天假,准备热烈欢迎郡守大人。
赵家村的村民们这两年也算是见过世面了,什么宗室乡君,什么宫里的太监,就连李伯玉这个九品县令也见过。
但这次来的是荣河郡的郡守大人,是比李伯玉还高好几个级的大官,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今天,竟亲自来到赵家村,收购他们的玉米了(除却交的粮税,其他的都是卖)。
这让赵家村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不少人不顾天热,将过年的新衣服都穿了出来。
郡守的到来,赵小山也很重视,不仅让人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提前准备了好茶好点心,就连入村口的主路都提前垫平了(可别颠坏了郡守大人的屁股)。
不是他卑躬屈膝谄媚溜须,这可是郡守,相当于现代市委书记一般的存在,一句话能定他生死的。
他一介平民,有啥资格不重视。
一大早,赵家所有人便穿戴一新,领着赵家村众人等在路两旁。
好在郡守也是个务实的,知道今天是收良种的大日子,没让他们等太久,一队马车便远远的走了过来。
赵小山打眼一看,好家伙,除了前面几个轿子,后面的板车就有二十多辆。
等人一下来,更惊喜了,不仅有郡里的官员,连密水县县令县丞等一众官员都来了。
在郡守面前,平日里对他们这些老农民鼻孔朝天的县衙官员们,此刻腰弯成了四十五度斜角,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的陪着笑,让赵小山等人看的一阵牙酸。
郡守名唤范英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儒士,来之前他就知道了这玉米的由来,此时居高临下的看着地上跪着的人问道:
“你就是赵小山?起来说话。”
“谢大人,小的正是赵小山。”赵小山借坡下驴,直接站了起来,还抬眼打量起来。
这郡守长得白白胖胖的,眼睛很小,不说话还好,一说话眼睛一弯,看起来像在笑,看起来毫不威严,还挺亲民。
他偷瞄人家,人家也打量他。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纪就能为朝廷找出高产良种,真是后生可畏,赵县男,你养了一个好儿子。”
赵来福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知道说的是自己,连忙诚惶诚恐道:“谢大人夸奖,不敢不敢。”
“都别跪着了,起来吧,本官今日前来也不是摆官架子的,是为了收种子的。你们赵家村为了大景朝种了好粮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都是功臣,都当奖的。”
这话说的,简直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了,赵家村众人起身时,有不少眼眶都湿了。
他们没想到自己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有朝一日竟成了大景朝的功臣了。
就凭着郡守大人这句话,此刻他们就算死了,也可以傲视群鬼了。
“谢大人。”
范郡守又说了几句勉
若要雇人干活,人多嘴杂,保不齐哪里便出了错漏。
琉璃制作原理简单,利润又大,财帛动人心,若真有人见钱眼开将制作方法泄露出去,那他还不悔死?
为了杜绝这些问题,他直接釜底抽薪,所用的匠人都是买来的,省心省力。
虽然前期投资是大了点,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道理都是相通的。
当天赵小山领了这么多人回家时,刘氏一个趔趄差点没摔倒。
她知道自家儿子是干大事的人,可这么不声不响就弄回来四十多号人,还是懵了。
这么多人,往哪放啊,这人不是牲口,给个露天的窝棚就能住,这里面还有孩子,连安置都费劲。
好在高山园区员工宿舍还有剩,先让那些两口子带孩子的过去住。剩下那些光棍汉,直接打发到米粉作坊和肥皂作坊的厂房里。
现在是夏天,只要有个瓦能遮雨有个墙能挡风就行。
有了人有了钱,赵小山的琉璃作坊大业便轰轰隆隆的开始了。
先是挖地基,再是建厂房,琉璃作坊按照赵小山的规划一点一点拔地而起。
同时,赵家村的玉米也丰收了。
经过十多天的抢收,田间的玉米脱棒,晒干,收仓入库。
看着堆的高高的玉米山,所有人喜笑颜开。
丰收,永远都是最动听的词汇。
玉米虽然是新鲜物种,但所有人都不怕亏损,因为县衙早就说好了要收购。
如此高产的作物,全大景朝只有他们村有种,朝廷要想推广良种,只能从他们手里买,价格还不会低!
就算朝廷要不了这么多,赵小山也说过会收购。
这玉米是陛下亲自夸奖过的作物,荣河郡郡守大人为表重视,竟打算亲自带收粮队前来收购,不用他们送过去。
官府来人这一天,赵小山再次给众人放了一天假,准备热烈欢迎郡守大人。
赵家村的村民们这两年也算是见过世面了,什么宗室乡君,什么宫里的太监,就连李伯玉这个九品县令也见过。
但这次来的是荣河郡的郡守大人,是比李伯玉还高好几个级的大官,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今天,竟亲自来到赵家村,收购他们的玉米了(除却交的粮税,其他的都是卖)。
这让赵家村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不少人不顾天热,将过年的新衣服都穿了出来。
郡守的到来,赵小山也很重视,不仅让人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提前准备了好茶好点心,就连入村口的主路都提前垫平了(可别颠坏了郡守大人的屁股)。
不是他卑躬屈膝谄媚溜须,这可是郡守,相当于现代市委书记一般的存在,一句话能定他生死的。
他一介平民,有啥资格不重视。
一大早,赵家所有人便穿戴一新,领着赵家村众人等在路两旁。
好在郡守也是个务实的,知道今天是收良种的大日子,没让他们等太久,一队马车便远远的走了过来。
赵小山打眼一看,好家伙,除了前面几个轿子,后面的板车就有二十多辆。
等人一下来,更惊喜了,不仅有郡里的官员,连密水县县令县丞等一众官员都来了。
在郡守面前,平日里对他们这些老农民鼻孔朝天的县衙官员们,此刻腰弯成了四十五度斜角,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的陪着笑,让赵小山等人看的一阵牙酸。
郡守名唤范英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儒士,来之前他就知道了这玉米的由来,此时居高临下的看着地上跪着的人问道:
“你就是赵小山?起来说话。”
“谢大人,小的正是赵小山。”赵小山借坡下驴,直接站了起来,还抬眼打量起来。
这郡守长得白白胖胖的,眼睛很小,不说话还好,一说话眼睛一弯,看起来像在笑,看起来毫不威严,还挺亲民。
他偷瞄人家,人家也打量他。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纪就能为朝廷找出高产良种,真是后生可畏,赵县男,你养了一个好儿子。”
赵来福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知道说的是自己,连忙诚惶诚恐道:“谢大人夸奖,不敢不敢。”
“都别跪着了,起来吧,本官今日前来也不是摆官架子的,是为了收种子的。你们赵家村为了大景朝种了好粮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都是功臣,都当奖的。”
这话说的,简直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了,赵家村众人起身时,有不少眼眶都湿了。
他们没想到自己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有朝一日竟成了大景朝的功臣了。
就凭着郡守大人这句话,此刻他们就算死了,也可以傲视群鬼了。
“谢大人。”
范郡守又说了几句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