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报纸的轰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仪式才算完。

    至此,以后的赵小山再不用称呼周彻为郡公了,直接叫大哥,也不用再行跪拜礼,地位唰唰的提高。

    孙英儿为表重视,在郡公府预备了十几桌好酒好菜,来吃席的大小官员和商户们吃的言笑晏晏,口里直呼恭喜郡公喜添义弟恭喜义弟喜获大哥,心里则内流满面。

    妈的周彻,这是穷疯了吧。

    几个月的时间里办了几出事了。

    第一次成亲也就算了,那是正事,纳妾也可以理解,毕竟两房妾室也是有头有脸人家的姑娘。

    你收个义弟你办什么办,这不明摆着要收钱么。

    连着三出,家里的小金库都掏空一半了。

    淳郡公这人年纪不大,脸皮倒是真厚。

    不过,这些人感慨的有点早了——三个月后,淳郡公府再次发出通告,恰逢郡公夫人孙氏二十大寿,届时郡公府会大摆宴席,邀请各方人士前来共同庆祝……

    西北的大小官员气的跳脚,有门路的苦不堪言,已经暗搓搓的打算托关系把自己调走了,实在受不了淳郡公的盘剥。

    最可恨的是,淳郡公这厮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却用来建设自己的梁州城。

    现在的梁州城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街道整洁干净,商铺林立,大小交易市场火爆,把附近官方的榷场都比下去了,有不少富户家家装上了新玩意儿——玻璃窗户。

    听说那粉条作坊每日产出过万,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挣了这么多钱,钱都哪去了?用的着搜刮他们!

    当然了,这些话赵小山都听不见了,因为他已经启程出发,回返密水。

    这次,他离家太久了,四月从家出发,再回去时已经十月了,在梁州城整整呆了小半年。

    梁州城的几个作坊已经走入了正轨,京城的琉璃作坊也正在建设,活字印刷术也已经投入使用。

    京城老百姓最近精神生活很丰富,因为皇帝每天都有幺蛾子提供新乐子,不是今天砍这个大臣的头,就是明天要废后,总而言之,骚操作不断。

    而且最近京城还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报纸。

    这东西像书又不是书,几天出一次,内容特别吸引人,因为它里面的东西不是知乎则也,而是分成了几个板块,有皇帝的圣谕和朝廷的通缉令,有寻物启事,还有一些历史小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民事板块,这个板块里刊登的都是东家长李家短的小事,有时候是底层老百姓的邻里纠纷,有时候是一些小官员家的八卦。

    这东西刚一出现就被抢购一空,迅速成为了京城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多读书人以抢到一份报纸为荣,士子们的文会讨论的重点再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报纸里的内容,以及猜测这报纸到底是谁办的,内容是谁撰写的。

    这报纸刚出来时也曾有朝臣反对,认为这东西大逆不道,怎么能将皇帝的圣谕和一些家长里短放在一起,真是倒反天罡,大大的不敬。

    起初皇帝也很愤怒,直到让太监也买了一份报纸观看后,那点愤怒竟直接烟消云散了。

    这里面确实有他的圣谕,还有不少夸他英明神武的篇章,里面的溢美之词看的人肉麻,读的他都以为说的不是他了。

    听说这报纸最近在京城很火爆,遭到了读书人的哄抢,这岂不是说那些榆木疙瘩读书人都看到了对自己赞誉有加的文章?

    潜移默化下,那些读书人和官员岂不是马上拜服?还能有赖赖歪歪的讽刺声和反对声?

    这是好东西啊!

    这哪是什么倒反天罡啊,简直是免费的宣传神器!

    谁要封禁?杀了他!

    于是乎,本是试营业的报纸得到了皇帝的亲口承认和肯定,地位一下稳固了。

    甚至在京城一个很热闹的街区盘了一个店铺,取名为——大景报业。售卖由原来的小童临街叫卖变成固定摊位售卖,报纸数量也由原来的七八天出一次,变成了三四天出一次。

    版块再次升级规范化,其中最亮眼最醒目的地方是对皇帝的夸赞的文章、对他政敌(原来争夺皇位的大皇子和太子等)的诋毁,对大夏和大周等北边民族政权的侮辱。

    其余板块则是民事板块和商业板块。

    商业板块可太火爆了,很多商家嗅到了这个报纸的巨大潜力,开始找到大晶报业在商业板块打广告,虽然广告费贵的离谱,但效果好啊,达官贵人都能直接看到。

    但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民事板块这,里面的大小故事很有趣,也很亲民,讲述的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代入感很强。

    有一些民事纠纷里还会宣传一些普法知识,让老百姓学到了不少知识。

    有时候这个板块还会刊登一些青楼里花魁的风流逸事,让大家投票哪个是真正的女神,轰动一时。

    那些达官贵人的八卦就更好玩了,没想到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贵人们竟然也有苦恼,有宠妾灭妻的,有惧内被妻子追着打的,还有嫡庶二房争产的,简直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