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孙英儿保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管小叔公和周彻怎么想的,隆重的封赏仪式算是完了,英国公和何正遒将京城军队的调兵虎符一交,两人便可以返回西北了。

    他们在京城耽误了近一个月,估计周彻那边已经娶完公主回西北了。

    谁知,还没等他们二人动身,宫中又下了一道旨意:护国郡王周彻,通达醒悟,善于经营专研,北地战事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离不开他进献的火炮,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当为国之重器。若有此物,南方叛军可剿,北方胡人可防,当立刻进献朝中,广发各军中以守卫大景国土。

    听到这样的旨意,小叔公看向上首珠帘的眼光阴鸷深沉。

    而远在西北刚洞房完的周彻则淡定多了,他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奏折,将信交给负责传送的邮驿的士兵后,便带着新晋为侧妃的柔福公主回了西北。

    等京城的黄皇后接到奏折时,气的一个倒仰,胳膊一挥将一旁的水杯全都扫了下去。

    “火药乃臣弟自研自发,为保证技术不外露,臣弟从不敢假借他人之手,现有火炮全由臣弟一手制作完成。

    臣弟以为,火药这般能毁天灭地的利器当掌握在周姓之人手中,万不可假于他人之手,哪怕此人是当朝忠臣身边心腹,均不可。

    若这些人掌握了火药制作,谁人能保证他们不被胡人收买,谁能保证此技术不会外流?若一旦外流,周姓王朝覆灭在即,谁之过谁之错谁之责?谁敢承担?

    若陛下执意要臣弟献技也可,臣弟便能称心如意矣。西北之地苦寒干燥,妻妾都不堪忍受,臣弟正好舍了这梁州,趁机回京,陪伴在陛下身侧,专职制作火器。

    只是此火器的制作需一样重要原料:白银,为此次抗击外辱,臣弟已掏空家底将所有的白银用完,若陛下现在还要,还望陛下能予以支持原料的供应。

    一个火炮需要一百两白银,陛下需要多少便拨多少白银予以臣弟即可,臣弟定不负使命,将制作完成的火炮悉数奉上。”

    一百两一个火器,他怎么敢,他怎么敢的!

    黄皇后捏紧了椅背,气的浑身哆嗦。

    这个周彻,她必除之而后快!

    若任由此人发展,必将成为太子以后登机的最大障碍。

    若不是现在时机不对,她还不能与之撕破脸,她必定要杀杀他的嚣张气焰。

    周彻知道自己的奏折一递上去,便等于和黄皇后撕破脸了。

    可他不怕啊,现在他可是为了大景朝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国郡王,谁敢碰他?

    黄皇后不怕死就来,他倒真希望她有这个胆子。

    一个皇后,敢对刚立下大功的宗亲下手,别说所有宗室反对了,就是朝臣都不能同意。

    毕竟,这天下可是姓周的。

    黄皇后如此不容人是什么意思?真想谋朝篡位改朝换代?

    就凭这一点,周彻便能有恃无恐的嚣张。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若还像在密水那般窝囊不能自保,那还折腾个什么劲。

    虽然他来西北才短短几年的时间,但他已然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没错,现在的西北,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他周彻的了。

    还要感谢黄皇后,将庆州也一并给了他,让他可以名正言顺正大光明的统辖庆州了。

    带着公主回到西北后不久,周彻又迎娶了英国公家的庶女。至此,周彻已经有了一妻四妾二儿一女,人生甚是圆满。

    赵小山甚是羡慕。

    京城的政治风云和他没多大关系,毕竟不是局中人,当个看客听个热闹混个开心就算完了。

    但李伯玉和周彻的高升确实让他的日子又好了。

    何言昌和李伯玉已经联手,决定利用胡人不善经营这一点,迅速将两个中立城的商业版图拿下,这直接关系到他的作坊生产。

    他希望能尽快恢复生产,奈何现在是春天,正是家家户户青黄不接的时候,新的冬粮还没下来,去年的秋粮又快吃没了。

    不说白米这些精米,就算最下等的杂粮价格也很昂贵。

    现在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北地的市场,却实在无法生产供应,只能等到六七月份。

    粮食如此紧缺,让他又萌生了去海外寻求高产作物的想法。

    玉米他已经淘到了,就差番薯了,这玩意儿若能传过来,大景必将迎来一个番薯盛世。

    奈何他的消息已经放出去很久了,还是没什么收获。

    为此,他特意致信京城的小叔公,将此事全权托付给他,希望他能上上心。

    毕竟争权夺利是很重要,但老百姓的安稳更重要。

    谁都不希望周彻费了老大的劲好不容易登上九五之尊的座位,接手的却是一个烂摊子吧。

    小叔公的回信很快,他表示会对出海的远洋船再次发出悬赏,将这件事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办。

    同来的还有一封是西北的信,受他所托,孙英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精挑细选,终于选到了一个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