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南方招安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喜欢,反观魏二丑,不仅长的丑,性格还不好,简直是个作精,吃奶哭睡觉哭尿尿哭拉屎也哭,从来没睡过完整的夜觉,一晚上总要折腾几次,什么时候哭累了什么时候睡。

    赵娇娘最开始还亲力亲为的照顾,结果不到十天就累倒了,若不是身边还有三个下人帮着带,她都想把这臭小子直接扔了。

    本来大家就没多稀罕他,这么一折腾更没地位了。

    刘氏和赵来福这段时间经常来密水看望赵娇娘,一来是帮她带带孩子,二来是铁牛马上就要入场考试了,他们也是担心。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不懂事满山疯跑的臭小子现在也要参加科举,成为一个小读书郎了。

    和几个弟弟不同,铁牛小的时候家里穷,没得吃没得喝,直到赵小山办作坊挣了钱才让他开始认字读书。

    他开蒙晚,心思不定,若不是有程理马恭回这些好老师带着,他的书是一定读不下去的。

    哪怕现在都读了五六年书了,这小子还经常语出惊人: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挣钱么,小叔也没读书科举,照样挣了这么多钱,为啥我必须要读书。

    作为长孙,赵来福和刘氏本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念出点名堂来为赵家改换门庭。

    可这臭小子满心满眼的都是钱,比起科举考试似乎更喜欢经商,哪怕现在读书科考也是为了以后能多挣钱。

    有时候赵来福听他如此说话恨不得将他嘴缝上,让他再也张不开嘴胡说话。气恨的同时又燃起浓浓的担忧:这小子读书的目标如此明确,以后他们赵家会不会被诛九族?

    好在赵小山找铁牛做过思想工作,也不知道说了啥,后来铁牛虽偶有犯浑之语,到底认真学习了。

    北边的战事结束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战争乌云散去,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绿植抽芽,整个密水像是重新焕发了生机,原来沿街乞讨的好多流民乞丐都回了乡,街上人流攒动,码头船来船往,一切像是又活了过来。

    南边这时也传来了好消息,邢大可决定接受招安了。

    邢大可那伙叛贼本身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只不过是赶上天灾实在活不下去的普通老百姓,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反贼。

    自从北地动乱之后,朝廷便对邢大可行怀柔政策,几次派出使臣试图招安。

    起初邢大可的势头正盛,态度十分嚣张,对朝廷的招安置之不理,最可恨的是有一次还将前去招安的大臣给胖揍一顿扔了出来。

    若不是被北边战事牵制,就凭邢大可如此骄狂之态,朝廷定要投入更多兵力进行围剿。

    好在邢大可时刻谨记自己是汉人,在北边胡人攻来时一直静静的猫着,没出来趁机兴风作乱,让大景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

    待处理完和大梁大燕的和谈后,黄皇后一方面派何正遒的长子为骠骑将军前往闽南操练军队用以武力威慑,另一方面再次派使者与之和谈试图招安。

    入春以来,闽南的天气终于恢复了正常,连着下了好几场雨,将干涸的河床填满,将龟裂的土地缝合。

    小老百姓们每日辛劳所图不过一日三餐,现在老树抽了绿,地上长了草,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朝廷为表怀仁,亲口承诺闽南自今年开始连续五年减免赋税和徭役,重新丈量土地,那些无主的土地收归朝廷,发放给老百姓耕种。

    朝廷还发布公告:那些参加过谋反的普通老百姓,只要他们回乡种地,朝廷承诺绝不追究其罪责,不区别对待,不影响子女,若回乡后暂时没有生产资料,官府还会提供低息贷款进行扶持。

    这样好的政策让他们的心更加动摇了。

    因此,自今年年初起,邢大可的阵营慢慢缩水,每天都有士兵偷逃,重新回家种地。

    见此,邢大可做了很多动员工作,画了不少大饼,都没能挽回涣散的民心。

    眼看着大势已去,邢大可不得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据说这次前去招安谈判的官员就有小叔公周琛。

    朝廷承诺:若邢大可接受诏安,直接便是宁安侯,他身边两个左膀右臂也都是伯爵起步,朝廷不仅有丹书铁券,还赠送京城三套宅子。

    这待遇不可不谓优厚。

    叛军中其他中级将领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职位,有几个厉害的军事将领直接编入了闽地的军队,身份由叛贼将领一跃变成朝廷军官,入了编上了岸。

    邢大可若得了封赏,便必须带着属下去京城谢恩,以后他会一直待在京城就职,很难再有机会留在闽地了。

    在人家眼皮底下过活,一定很不好受,尤其是他这种有过黑历史的。

    可他已经没了退路,哪怕京城是龙潭虎穴他都要一如既往的过去,不为别的,就为那些曾经跟他一起打拼的兄弟们的未来,也值了。

    大景朝的皇帝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杀他,顶多憋屈点,不过憋屈就憋屈吧,他邢大可做过这么轰轰烈烈的事,就算现在死了也值了。

    小叔公周琛搞定了邢大可一干人等,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