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黄皇后的谋算落空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元康五年的夏天,局部地区依旧高温干旱异常,大多数地区尚算风调雨顺,大景边境太平无战事,朝堂却发生了件不小的事。

    主角便是被招安的邢大可了。

    这人也是可怜,本是读书人,却屡试不中,闽南大旱全家饿死,他拼死反抗命运又成了反贼,挣扎一年多被招安,结果这人到了京城没两个月,好日子没过上几天,竟突然患了急病,一命呜呼,死了。

    不少人对他的死唏嘘不已,感慨道:这人呐,真得认命才行,你天生的穷命就是过不得好日子,这就叫山猪吃不了细糠。

    不过更多的人则心里嘀咕:这死的也太过蹊跷了吧。人家邢大可来京城的时候可是身体好好的,这是得了什么病啊,这么快就没了。

    要知道,邢大可不过三十出头。

    若说没猫腻,那根本不可能。

    一定是朝廷暗中下的毒手。

    这朝廷也太狠了,明明之前承诺了不追究罪责,结果人家刚放下屠刀,你们就让人家立地成佛了,这卸磨杀驴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哪怕过个三五年再杀呢……

    邢大可的死讯一传出来,黄皇后便立即召集八大辅臣入宫开会。

    她本想和几位重臣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邢大可的死讯,可迎接她的竟是好几双质疑和否认的眼睛,黄皇后顿时憋闷的很。

    她能理解,但她不能接受!

    邢大可真不是她杀的!

    邢大可已经被招安了,现在虽然被封为侯爵,可那就是个虚闲,一点实权没有,朝廷不过拿点钱养着他罢了。

    他又没有亲族,手下早就解散了,早不是当初名震大景朝的闽南叛军首领,还能有什么威胁。

    她犯的着对一个废人下杀手?那不是给自己找事么。

    她没有那么愚蠢!

    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这些男人只会觉得她这个女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这些臭男人狗屁本事没有,只不过比她多长了一个器官便对她各种不服各种刁难,哪怕她做的远远比那个瘫痪皇帝要好的多。

    可一遇到坏事都怀疑是她做的,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又遇到了邢大可这件事,真真是百口莫辩。

    她贵为垂帘皇后,又不能特意在朝堂上对着满朝文武苦口婆心的解释,憋屈至极。

    这一定是有人给她下的套!

    黄皇后想明白后迅速做出反应,在征得八大辅臣同意后发下懿意:宁安侯英年早逝,陛下和太子痛失肱骨,心中宛若空了一洞,甚为难过,想其生前种种,涕泪流下,特追封宁安侯为宁安公,其葬礼一应规格与超一品国公同制,责礼部认真操办,举国哀悼一日。

    这诏令下的及时,普通吃瓜群众嘴里呵呵两句也就算了,注意力迅速被大景报业中户部尚书被自家恶婆娘抓破了脸这件事给吸引过去,再没关注。

    然而,当初跟随邢大可一起进京的左膀右臂两个伯爵却是坐不住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他们从第一天跟随老大造反就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可大景朝廷实在欺人太甚,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哪怕他们入京三年五年再杀呢,却不想大景朝竟是这点时间都不愿等,还不到两个月老大便死了。

    二人一想到老大已死,下一个估计便是自己,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直接向北逃去,投奔了胡人政权大梁,叛逃了。

    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了。

    一时间从朝堂到民间议论纷纷,矛头直指黄皇后,认为她不能容人没有诚信,不仅毒死了邢大可,还逼走了两个已经投降招安的闽南判将首领。

    消息传到闽南,好几个邢大可原本的下属直接从所属军队营地失踪,去向不明,闽南百姓义愤填膺,隐隐又有了动乱的征兆。

    黄皇后听闻此事气的脸都变形了,这两个人哪是逃走了,这是在啪啪打她脸啊,就差指着她鼻子骂她是杀人凶手了。

    她急忙下令闽南驻军将领强力镇压,又下令抓捕那些散播谣言企图中伤她的人,之后又偷偷给大景报业下旨,命令报纸要连续一个月都刊登邢大可的尸检报告,对那两个叛逃大梁之人的谴责的文章等。

    最后,京城又陆续爆出了几个顶级贵族的惊天大瓜,什么永宁伯府纵容家仆蓄意伤人强抢民女逼良为娼;什么长兴侯府和自家儿媳扒灰被亲儿子发现了,还是堵在了床上,府里现在都闹翻了;什么靖南王爷竟喜欢男人,还是他的幕僚,他还是下面那个,据说连王妃生的世子爷都是那个幕僚的,这是真爱了。

    这几个瓜一个比一个劲爆,京城的老百姓吃的应接不暇不亦乐乎,没几天的功夫便将邢大可的事忘在了脑后。

    没几天,北边边境又传来消息:大梁的皇帝在接受了那两个叛贼后,公开指责大景黄皇后乃一代妖后,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元康帝便是她下毒致瘫的,目的是改大景的周姓为黄姓,妄图取而代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