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庶吉士制度(2/3)
,差点没把手中的茶杯给丢出去。
“王爷,这怎么扯到我头上了!”李介放下茶碗道。
秦牧笑着说道:“李大人,你忘了你和本王说的事?翰林院的那个。”
经过秦牧的提醒,李介这才想起来,那时李介还未去机工院,还在翰林院挂职,他就发现翰林院内的官员,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了优秀人累死,不优秀的人闲死,翰林院可是大夏文化的最高机构,里面的人应该是天下文人榜样,而不是一些家族子弟的跳板。
但那时李介只是刚刚被重用,他只好和秦牧说了,可当时秦牧忙着打东扶,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秦牧被派去负责恩科,他才想到了这件事。
刘伯谦作为大夏第一代的翰林院的掌院,自己的儿子接过自己的衣钵做了第二代,两父子对翰林院是有感情的。
“李大人,不知你对翰林院有何高见?”刘伯谦询问道,一旁的刘湛也一脸关切的看着。
李介看向秦牧,秦牧对他点了点头,他又看向秦珏,秦珏道:“爱卿,但说无妨。”
于是,李介便将自己在翰林院发现的问题告诉众人。
刘伯谦听后,摸着胡须道:“李大人说的及是,如今翰林院已经不是初建的时候了。”
刘湛也是满脸的愁容,他也知道翰林院存在的问题,只是苦于找不到办法改变。
秦珏也知道翰林院的情况,于是询问道:“爱卿,你既然看出问题所在,不知可有办法?”
李介听后道:“微臣是有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刘家父子一听李介有办法,立马询问是什么办法。
李介道:“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行与不行还请两位大人自行定夺。”
刘家父子点了点头,两位都是老翰林院人了,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那就是办法。
于是李介便开口道:“我的建议是,在翰林院推行庶吉士制度!”
“庶吉士制度?”众人疑惑的问道。
李介解释道:“庶吉士制度又叫馆选制度,就是从科举中选取一些优秀的人,对他们专门培养,让他们拜翰臣为师,以经史诗赋为课,三年后,参加“散馆”考试,成绩优秀者授予翰林官之职。”
“这样,既能在学识上知道学生的水平,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学生的品行,我觉得,优秀学识和好的品行是翰林官该有的品质。”
“不知道,我的这个建议如何?”
李介提出的庶吉士制度,是前世明清时期所推行的制度,李介前世的历史中,庶吉士出身最有名的当属张居正,曾国藩和蔡元培了。
听完李介的建议,刘家父子陷入了沉思,秦珏也在思考着这个办法的可行之处。
“刘公,刘爱卿,李爱卿之建议,你二人可有何想法?”秦珏看向刘家父子询问道。
刘伯谦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李大人的建议,老夫觉得可行,不过老夫已经不在朝堂,这件事还是要看小儿了。”
刘湛思索片刻后,说道:“李大人的办法,微臣也觉得可行,虽说解决了日后翰林院的问题,可眼下的该如何解决。”
如今翰林院也有一些不做事的人存在,他们背后有些人是朝中大臣的子嗣,他只是一个掌院,也得罪不起。
这时秦牧说道:“让他们都参加科举不就行了。”
“王爷,你说的轻巧,可办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秦牧说的容易,可刘湛却知道办起来没那么容易。
“这有什么,找几个学子,闹一闹不就行了!”
听到秦牧的话,秦珏一巴掌拍到秦牧的头上道:“净想些馊主意!”
秦牧摸着自己头道:“皇兄,这怎么是馊主意,刘大人回翰林院组织一场测验,然后让测验的试卷流露出去,那些学子看到翰林院这些不办事的人的试卷,闹一闹,翰林院架不住众怒,让这些人参加科举,到时候选人的权力还不是在翰林院手里,这样不就解决了。”
“你还说!最近你是皮紧了是不是,让朕给你松一松。”
刘伯谦看着秦珏兄弟那做戏一般的举动,意味深长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刘湛听到秦牧的话,在看到老父亲那意味深长的眼神,秦珏没有一开始就阻止秦牧说下去,那就是默许了秦牧的说法。
虽然秦牧的办法有些不那么光明,但好用就行,学子们都是骄傲的,看到这些人试卷答的如此糟糕,他们可忍不住。
于是,一天后,醉贤楼,集贤会。
“这篇治国策论,简直是蠢猪言论,不,就连蠢猪都写不出这样的策论!”一名学子看着手中的策论,愤怒的说道。
“张兄,你消消气,你看我这篇,条例清晰,既结合了大夏民生,也展望了大夏未来,是篇不错的策论。”
孙季此时看着手中的策论,也是气愤不已。
艾橦见状道:“孙兄,消消气,还是看些优秀的策论,
“王爷,这怎么扯到我头上了!”李介放下茶碗道。
秦牧笑着说道:“李大人,你忘了你和本王说的事?翰林院的那个。”
经过秦牧的提醒,李介这才想起来,那时李介还未去机工院,还在翰林院挂职,他就发现翰林院内的官员,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了优秀人累死,不优秀的人闲死,翰林院可是大夏文化的最高机构,里面的人应该是天下文人榜样,而不是一些家族子弟的跳板。
但那时李介只是刚刚被重用,他只好和秦牧说了,可当时秦牧忙着打东扶,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秦牧被派去负责恩科,他才想到了这件事。
刘伯谦作为大夏第一代的翰林院的掌院,自己的儿子接过自己的衣钵做了第二代,两父子对翰林院是有感情的。
“李大人,不知你对翰林院有何高见?”刘伯谦询问道,一旁的刘湛也一脸关切的看着。
李介看向秦牧,秦牧对他点了点头,他又看向秦珏,秦珏道:“爱卿,但说无妨。”
于是,李介便将自己在翰林院发现的问题告诉众人。
刘伯谦听后,摸着胡须道:“李大人说的及是,如今翰林院已经不是初建的时候了。”
刘湛也是满脸的愁容,他也知道翰林院存在的问题,只是苦于找不到办法改变。
秦珏也知道翰林院的情况,于是询问道:“爱卿,你既然看出问题所在,不知可有办法?”
李介听后道:“微臣是有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刘家父子一听李介有办法,立马询问是什么办法。
李介道:“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行与不行还请两位大人自行定夺。”
刘家父子点了点头,两位都是老翰林院人了,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那就是办法。
于是李介便开口道:“我的建议是,在翰林院推行庶吉士制度!”
“庶吉士制度?”众人疑惑的问道。
李介解释道:“庶吉士制度又叫馆选制度,就是从科举中选取一些优秀的人,对他们专门培养,让他们拜翰臣为师,以经史诗赋为课,三年后,参加“散馆”考试,成绩优秀者授予翰林官之职。”
“这样,既能在学识上知道学生的水平,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学生的品行,我觉得,优秀学识和好的品行是翰林官该有的品质。”
“不知道,我的这个建议如何?”
李介提出的庶吉士制度,是前世明清时期所推行的制度,李介前世的历史中,庶吉士出身最有名的当属张居正,曾国藩和蔡元培了。
听完李介的建议,刘家父子陷入了沉思,秦珏也在思考着这个办法的可行之处。
“刘公,刘爱卿,李爱卿之建议,你二人可有何想法?”秦珏看向刘家父子询问道。
刘伯谦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李大人的建议,老夫觉得可行,不过老夫已经不在朝堂,这件事还是要看小儿了。”
刘湛思索片刻后,说道:“李大人的办法,微臣也觉得可行,虽说解决了日后翰林院的问题,可眼下的该如何解决。”
如今翰林院也有一些不做事的人存在,他们背后有些人是朝中大臣的子嗣,他只是一个掌院,也得罪不起。
这时秦牧说道:“让他们都参加科举不就行了。”
“王爷,你说的轻巧,可办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秦牧说的容易,可刘湛却知道办起来没那么容易。
“这有什么,找几个学子,闹一闹不就行了!”
听到秦牧的话,秦珏一巴掌拍到秦牧的头上道:“净想些馊主意!”
秦牧摸着自己头道:“皇兄,这怎么是馊主意,刘大人回翰林院组织一场测验,然后让测验的试卷流露出去,那些学子看到翰林院这些不办事的人的试卷,闹一闹,翰林院架不住众怒,让这些人参加科举,到时候选人的权力还不是在翰林院手里,这样不就解决了。”
“你还说!最近你是皮紧了是不是,让朕给你松一松。”
刘伯谦看着秦珏兄弟那做戏一般的举动,意味深长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刘湛听到秦牧的话,在看到老父亲那意味深长的眼神,秦珏没有一开始就阻止秦牧说下去,那就是默许了秦牧的说法。
虽然秦牧的办法有些不那么光明,但好用就行,学子们都是骄傲的,看到这些人试卷答的如此糟糕,他们可忍不住。
于是,一天后,醉贤楼,集贤会。
“这篇治国策论,简直是蠢猪言论,不,就连蠢猪都写不出这样的策论!”一名学子看着手中的策论,愤怒的说道。
“张兄,你消消气,你看我这篇,条例清晰,既结合了大夏民生,也展望了大夏未来,是篇不错的策论。”
孙季此时看着手中的策论,也是气愤不已。
艾橦见状道:“孙兄,消消气,还是看些优秀的策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