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妃立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朱标确立朱允熥为储君后,朝中局势安稳。然而,这时有大臣上书,称如今后宫无主,建议皇上纳妃立后,以稳固皇家血脉,延续国祚。

    朝堂之上,这位大臣跪地进言:“陛下,如今后宫空虚,国不可无后,还望陛下早做决断,纳妃立后,以安天下人心。”

    朱标坐在龙椅上,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朕需斟酌,后宫之事,关乎重大。”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大臣附和道:“陛下,后宫之主关乎宫廷礼仪,也对皇家子嗣繁衍至关重要。应当尽快选贤立后,充实后宫。”

    但也有大臣持不同意见:“陛下初登大位,国事繁忙,当以治理朝政为先,纳妃立后之事可暂缓。”

    朱标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颇为烦恼。他深知作为皇帝,延续皇家血脉是职责所在,但他也希望能找到一位真心相爱、德才兼备的女子作为皇后。

    下朝之后,朱标回到寝宫,与身边的近臣商议此事。

    近臣说道:“陛下,纳妃立后之事,虽有大臣催促,但最终还是要看陛下的心意。”

    朱标叹气道:“朕不想只为了繁衍子嗣而随意选后,朕希望能找到一位与朕心意相通之人。”

    然而,大臣们的进谏不断,朱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大臣们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是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期许。

    就在朱标犹豫不决之时,民间也对此事议论纷纷。有的百姓认为皇帝应当尽快立后,以保皇家血脉传承;有的则认为皇帝应当慎重选择,不可仓促行事。

    朱标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也可能引发朝廷的动荡。他决定在众多女子中仔细挑选,寻找那个能与自己携手治理后宫、共护大明江山的贤德之人,在大臣们的不断进谏下,朱标最终决定在民间选妃。为了确保选到德才兼备、真心爱慕自己的女子,朱标下令此次选妃不考虑任何势力背景,只看重女子的自身条件。

    选妃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民间都沸腾了。无数家庭都希望自家的女儿能够有幸入选,飞上枝头变凤凰。

    负责选妃的官员们首先确定了选妃的年龄范围,要求参选女子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正值青春年华,容貌姣好。

    各地官府纷纷贴出告示,召集符合年龄的女子前来报名。一时间,报名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初选时,主要考察女子的才艺。参选女子们有的展示琴棋书画,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吟诗赋词,各显神通。经过一轮轮筛选,才艺出众者得以进入下一轮。

    接下来便是品德的考察。官员们通过询问邻里、查看其在家中的表现等方式,了解女子是否孝顺父母、和睦邻里、善良正直。那些品德不佳者被淘汰出局。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留下的数十名女子被送往京城。

    在京城,朱标亲自参与最后的挑选。他与诸位大臣一同观察这些女子的言行举止,判断其是否有母仪天下之风范。

    其中,有一位名叫林婉儿的女子吸引了朱标的注意。她年方十八,容貌秀美,气质温婉。不仅弹得一手好琴,所作诗词也颇具才情。而且在与他人交流时,始终面带微笑,谦逊有礼,对待下人也和蔼可亲。朱标对她心生好感。

    经过深思熟虑,朱标决定立林婉儿为皇后。在册封大典上,林婉儿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璀璨的凤冠,在众人的朝拜中,成为了大明的皇后。

    同时,朱标还根据其他女子的表现,册封了几位贵妃、淑妃、贤妃和德妃。

    贵妃柳氏,能歌善舞,性格活泼开朗,为后宫增添了不少欢乐。

    淑妃赵氏,温柔娴静,擅长刺绣,其作品精美绝伦。

    贤妃钱氏,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常常能为朱标出谋划策。

    德妃孙氏,心地善良,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在民间有着良好的口碑。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日子里,大明王朝迎来了盛大的册封仪式,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喜庆与庄严的氛围之中。

    清晨,皇宫内外便忙碌起来。宫女太监们穿梭如织,精心布置着仪式现场。红色的绸缎挂满了宫殿的廊柱,金黄的花朵装点着每一处角落,散发着阵阵芬芳。

    仪式开始前,皇后和各位妃嫔在各自的宫殿中精心梳妆。皇后林婉儿身着一袭华丽的红色凤袍,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凤凰和五彩祥云,璀璨的珠宝镶嵌在发髻间,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她的脸上带着庄重而又期待的神情,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够担当起皇后的重任,为皇上分忧,为后宫带来安宁。

    各位妃嫔也都身着各自的册封礼服,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贵妃柳氏的粉色宫装轻盈飘逸,淑妃赵氏的蓝色长裙典雅端庄,贤妃钱氏的绿色罗裙清新脱俗,德妃孙氏的紫色华服高贵大气。

    吉时已到,鼓乐齐鸣。皇后在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出宫殿。她所经之处,宫女太监们纷纷跪地行礼。长长的仪仗队伍跟随其后,彰显着皇后的尊贵地位。

    朱标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