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战场争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黎玄盛瞪了吴贤一眼:“从长计议?如今局势危急,我们该如何是好?”

    吴贤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或许我们可以再次派出使者,与起义军求和。”

    黎玄盛冷哼一声:“求和?那朕的颜面何存?”

    吴贤说道:“陛下,此时应以大局为重。先稳住局势,再图后计。”

    黎玄盛无奈地叹了口气,陷入了沉思。

    而在起义军营地,李辉正在与将领们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虽然我们取得了这次胜利,但敌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李辉说道。

    王勇说道:“首领,不如我们趁热打铁,直接攻打都城。”

    赵刚摇了摇头:“不可鲁莽。我们要巩固现有的成果,逐步扩大势力范围。”

    李辉点了点头:“赵刚所言有理。我们先休整军队,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

    这场战斗的胜利,让起义军的士气大振,但他们也清楚,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难险阻。

    在安南王宫的大殿内,国王黎玄盛焦急地来回踱步,他的脸色阴沉,眼中满是忧虑和不安。此时,国家面临着起义军的强大威胁,诸侯又惨败而归,局势已然十分危急。

    “快,传大明使臣刘大人!”黎玄盛大声命令道。

    不多时,大明使臣刘大人在侍卫的引领下匆匆走进大殿。刘大人面容沉稳,目光深邃,他身着大明官服,仪态端庄。

    黎玄盛快步迎上前去,拱手说道:“刘大人,如今安南局势危急,朕实在是走投无路,还望大明能伸出援手。”他的声音中带着急切和恳求。

    刘大人微微躬身行礼,说道:“国王陛下莫急,且先讲讲具体情况。”他的内心其实也在快速思考着,大明对于安南的局势一直有所关注,但此次的危机的确超出了预期。

    黎玄盛长叹一口气,说道:“起义军势力日益壮大,诸侯联军惨败,如今朕的江山危在旦夕。若大明不出手相助,只怕安南将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大明援助的渴望。

    刘大人皱了皱眉头,说道:“国王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我需速速禀报朝廷,等待旨意。但在此之前,还望陛下能整顿内部,稳定局势。”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做出承诺。

    黎玄盛连忙点头,说道:“刘大人,只要大明肯相助,朕定当全力配合,一切听从大明的安排。”他此时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刘大人说道:“国王陛下,大明向来重视与安南的友好关系,但援助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我会尽快将情况如实禀报朝廷,在此期间,陛下万不可轻举妄动。”

    黎玄盛感激地说道:“多谢刘大人,朕就在此静候佳音。”

    刘大人离开王宫后,黎玄盛坐在王座上,心情依旧沉重。他不知道大明是否会伸出援手,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还能支撑多久。

    而刘大人回到住所,立刻修书一封,将安南的紧急情况详细写明,派亲信快马加鞭送回大明。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朝廷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既能维护大明的利益,又能帮助安南度过难关。

    在大明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严肃。皇帝收到了安南使臣刘大人的急报,立即召集了重要将领和大臣商议对策。

    军委决议,总参沐英、总装汤和、总后勤蓝玉、总政李文忠,以及刘伯温、李善长等一众重臣齐聚一堂。

    沐英,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果断和睿智。他率先开口道:“陛下,安南局势复杂,若要出兵相助,需谨慎谋划。”

    汤和紧接着说道:“臣以为,军备物资的筹备乃是重中之重,万不可有丝毫疏忽。”他的表情严肃,对于装备的供应问题十分重视。

    蓝玉则自信满满地说道:“后勤之事,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保障,确保军队无后顾之忧。”

    李文忠沉思片刻后说道:“政治工作也不能忽视,要让将士们明白此次行动的意义和使命。”

    刘伯温轻摇羽扇,缓缓说道:“诸位大人所言极是。然,出兵安南,不仅要考虑军事,更要权衡利弊,以防陷入泥潭。”

    李善长拱手道:“老臣赞同刘大人所言。且此次行动耗费巨大,需做好长远打算。”

    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

    沐英再次说道:“陛下,臣愿亲率大军,平定安南之乱,扬我大明国威!”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众爱卿所言皆有理。然,安南与我大明相邻,其局势动荡不安,恐影响我边境安宁。此次援助,既是道义之举,也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

    众人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皇帝接着说道:“沐英,你负责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汤和,抓紧筹备军备;蓝玉,务必保障后勤供应;李文忠,做好军队的政治工作。刘伯温、李善长,协助朕统筹全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