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城门口的人间惨况(1/2)
这些陆陆续续赶过来的难民,果真凄惨无比。
个个衣着单薄,在凛冽的寒风中佝偻着身子,双手抱在胸前,瑟瑟发抖。
有些人还背着个包袱,更多的人却是两手空空,也不知道是怎么撑到这里来的。
他们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原本合身的衣裳空空荡荡的,像根竹竿儿撑着一件衣裳一样。
这些人没有车子,全都拖着两条瘦削又沉重的双腿艰难地步行。
这些人没有帐篷,他们到了城外,支持不住的就随意倒在冰冷的雪地里,有的就这么一睡不醒。
这些人也没有肉吃,甚至连煮野菜的锅具都没有,随手抓一把路边的野草就胡乱塞进嘴里,草草地嚼巴几下就艰难地吞咽下去。
当官府组织的施粥棚子刚搭起来,这些人就跟饿死鬼投胎一般,拼着最后的一点儿力气往前挤,极力地伸长了手臂想要抢得一碗稀粥喝。
人群太混乱,渐渐的失控。
有人抢了施粥人手上的勺子,有人抢过旁边放着的碗直接到桶里舀稀粥,更有的甚至不顾烫手,直接将手伸到桶里捞起一把粥里的饭粒就往嘴里塞。
衙役们上前来阻止,然而根本无济于事。
疯狂的难民已经完全顾不上衙役们手中的棍棒,眼中只有那能让他们吃了稍微填填肚子也能暖暖身子的稀粥。
施粥的人被挤了出去,粥桶很快就在争抢中被打翻了,一群人又趴在地上疯狂地抢着地上的粥水饭粒往嘴里塞,哪怕那些粥水已经混和在了雪水和泥地里。
最里面一层的人刚趴在地上抢了几口粥水送进嘴里,后面的人就一个劲儿往前扑,很快把前面趴在地上的人给压在了身下。
外层没抢到稀饭的人继续往前扑,把前面的人又压在了身下。
渐渐的一层又一层,地上叠罗汉似的叠了好几层的人。
当地上剩下的最后一颗饭粒都被抢光了的时候,上面的人渐渐退开,中间层的人痛苦地呻吟,半天爬不起来,有的已经无声无息地成了尸体。
而最底下的人则已经完全毫无生气,有的瞪大了眼,不甘地张着嘴,就这样咽了气。
待增援的衙役们赶过来将难民们轰到一边,再把受伤的人拖起来,留下地上躺着的尸体,足足有50多具!
这人间惨况,让衙役们都触目心惊。
那几个曾经讨论过难民是什么样的年轻守卫,更是吓得白了脸。
难民的恐怖之处,总算是让他们亲眼见识到了。
而高高在上的通判大人,本来是想像前几天那样高谈阔论一番,让难民们对他感恩戴德的。
没想到他刚站定,还没开口说话,难民们一见到抬出来的粥桶,立刻像饿狗扑食一般冲了上去,接着就是一番激烈的推挤争抢,最后只剩了一地的尸体。
要不是有衙役们眼疾手快,护着通判大人往后退,说不定被压在下面的,就有他一个。
通判大人吓得面无人色,险些尿了裤子。
他才刚在颍州府做了两年通判,第一次见识到难民的可怕之处。
此时他才深深地怀念第一批难民的不争不抢,不吵不闹,甚至不需要他施粥和给救济粮。
那样的难民多可贵呀!他居然觉得他们不知好歹。
看着眼前混乱又悲惨的一幕,通判大人深刻地开始反省自己。
丝毫不知道城门口的乱象,乔苒一行人此刻已经离开颍州府城门好几百里远了。
颍州府坐落在一个很大的盆地中央,四周少山多平原。
照理说这样的地势更适合居住、繁衍生息,但是这里却很多的沼泽地,这种地形是不适合耕种的。
沼泽地容易出事故,这天傍晚他们在一块看起来比较平整的草地上停下来准备扎营。
有一半的汉子们和半大小子们照例背着弓箭拿着砍刀和棍棒准备去打猎。
这一片有很多比人还高的野草,草丛里有很多的野鸡野鸭野鸟,不仅能打到猎物,还能捡一些蛋回来煮着吃。
老村长叮嘱大家一定要结伴出去,不要走得太远了,天黑前必须回来。
众人答应着,三五成群地相邀着往四周散了开去。
待大家将帐篷扎好,炊烟开始袅袅升起时,打猎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有人空手而归,大多数人手里拎着一两只猎物,还有的怀里抱着一堆的野鸡野鸟蛋。
甚至还有人抓到一条手腕粗的蟒蛇,两个人一起扛回来。
草丛里有蟒蛇不奇怪,老村长叮嘱大家今晚休息时要小心点,不要被蛇虫猛兽跑进帐篷里都不知道。
待天色完全黑下来,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吃饭时,村里却有几户人家焦急地找到老村长,说他们家的孩子还没回来,请老村长发动大家出去帮忙找一找。
老村长听了心里一沉,这么晚还没回来,莫不是迷了路或者出了什么事情?
村长吆喝一声,将刚才出去打猎
个个衣着单薄,在凛冽的寒风中佝偻着身子,双手抱在胸前,瑟瑟发抖。
有些人还背着个包袱,更多的人却是两手空空,也不知道是怎么撑到这里来的。
他们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原本合身的衣裳空空荡荡的,像根竹竿儿撑着一件衣裳一样。
这些人没有车子,全都拖着两条瘦削又沉重的双腿艰难地步行。
这些人没有帐篷,他们到了城外,支持不住的就随意倒在冰冷的雪地里,有的就这么一睡不醒。
这些人也没有肉吃,甚至连煮野菜的锅具都没有,随手抓一把路边的野草就胡乱塞进嘴里,草草地嚼巴几下就艰难地吞咽下去。
当官府组织的施粥棚子刚搭起来,这些人就跟饿死鬼投胎一般,拼着最后的一点儿力气往前挤,极力地伸长了手臂想要抢得一碗稀粥喝。
人群太混乱,渐渐的失控。
有人抢了施粥人手上的勺子,有人抢过旁边放着的碗直接到桶里舀稀粥,更有的甚至不顾烫手,直接将手伸到桶里捞起一把粥里的饭粒就往嘴里塞。
衙役们上前来阻止,然而根本无济于事。
疯狂的难民已经完全顾不上衙役们手中的棍棒,眼中只有那能让他们吃了稍微填填肚子也能暖暖身子的稀粥。
施粥的人被挤了出去,粥桶很快就在争抢中被打翻了,一群人又趴在地上疯狂地抢着地上的粥水饭粒往嘴里塞,哪怕那些粥水已经混和在了雪水和泥地里。
最里面一层的人刚趴在地上抢了几口粥水送进嘴里,后面的人就一个劲儿往前扑,很快把前面趴在地上的人给压在了身下。
外层没抢到稀饭的人继续往前扑,把前面的人又压在了身下。
渐渐的一层又一层,地上叠罗汉似的叠了好几层的人。
当地上剩下的最后一颗饭粒都被抢光了的时候,上面的人渐渐退开,中间层的人痛苦地呻吟,半天爬不起来,有的已经无声无息地成了尸体。
而最底下的人则已经完全毫无生气,有的瞪大了眼,不甘地张着嘴,就这样咽了气。
待增援的衙役们赶过来将难民们轰到一边,再把受伤的人拖起来,留下地上躺着的尸体,足足有50多具!
这人间惨况,让衙役们都触目心惊。
那几个曾经讨论过难民是什么样的年轻守卫,更是吓得白了脸。
难民的恐怖之处,总算是让他们亲眼见识到了。
而高高在上的通判大人,本来是想像前几天那样高谈阔论一番,让难民们对他感恩戴德的。
没想到他刚站定,还没开口说话,难民们一见到抬出来的粥桶,立刻像饿狗扑食一般冲了上去,接着就是一番激烈的推挤争抢,最后只剩了一地的尸体。
要不是有衙役们眼疾手快,护着通判大人往后退,说不定被压在下面的,就有他一个。
通判大人吓得面无人色,险些尿了裤子。
他才刚在颍州府做了两年通判,第一次见识到难民的可怕之处。
此时他才深深地怀念第一批难民的不争不抢,不吵不闹,甚至不需要他施粥和给救济粮。
那样的难民多可贵呀!他居然觉得他们不知好歹。
看着眼前混乱又悲惨的一幕,通判大人深刻地开始反省自己。
丝毫不知道城门口的乱象,乔苒一行人此刻已经离开颍州府城门好几百里远了。
颍州府坐落在一个很大的盆地中央,四周少山多平原。
照理说这样的地势更适合居住、繁衍生息,但是这里却很多的沼泽地,这种地形是不适合耕种的。
沼泽地容易出事故,这天傍晚他们在一块看起来比较平整的草地上停下来准备扎营。
有一半的汉子们和半大小子们照例背着弓箭拿着砍刀和棍棒准备去打猎。
这一片有很多比人还高的野草,草丛里有很多的野鸡野鸭野鸟,不仅能打到猎物,还能捡一些蛋回来煮着吃。
老村长叮嘱大家一定要结伴出去,不要走得太远了,天黑前必须回来。
众人答应着,三五成群地相邀着往四周散了开去。
待大家将帐篷扎好,炊烟开始袅袅升起时,打猎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有人空手而归,大多数人手里拎着一两只猎物,还有的怀里抱着一堆的野鸡野鸟蛋。
甚至还有人抓到一条手腕粗的蟒蛇,两个人一起扛回来。
草丛里有蟒蛇不奇怪,老村长叮嘱大家今晚休息时要小心点,不要被蛇虫猛兽跑进帐篷里都不知道。
待天色完全黑下来,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吃饭时,村里却有几户人家焦急地找到老村长,说他们家的孩子还没回来,请老村长发动大家出去帮忙找一找。
老村长听了心里一沉,这么晚还没回来,莫不是迷了路或者出了什么事情?
村长吆喝一声,将刚才出去打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